元曲的句意和赏析怎么写( 四 )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 。
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 。“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 。“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
“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山外山”喻天各一方 。
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 。
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 。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愁绪纷乱,友人何时能相聚?最后,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又以现在时的“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 。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从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 。
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 。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
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 。
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全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 。
一对知心朋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感伤 。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 。
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阳在山”的难忘一幕!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 。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 。
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 。
4.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赏析唐诗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思维方式及其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