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字行书怎么写( 三 )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 。”
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 。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 。
宋以后,碑被士所掩 。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
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 “承帝日咨,翼辅佐卿 。洲诸与登,鸟兽之门 。
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 。久旅忘家,宿岳麓庭 。
智营形折,心罔弗辰 。往求平定,华岳泰衡 。
宗疏事裒,劳余神 。郁塞昏徙 。
南渎愆亨 。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
据学者研究,这篇碑文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很难辨认,杨慎释文也只是一说,难作定论 。加上我国历代碑石中尚无夏禹时代的实物例证,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后人假托而成 。
但韩愈所闻,何致翻刻却 。
4.写三峡的作文《三峡》选自《水经注·秋水》,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优美独绝的游记散文 。
文章具有三美 。一美,布局机智巧妙 。
文章采用提纲挈领的手法,先总后分,仅用155个字,就把巫峡两岸高峻山势,三峡夏天凶险湍急的江水以及峡中奇异的风光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先总括三峡的地理形势,然后生动地描绘三峡夏、春冬、秋四季中山、水、草、木的奇特风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三峡风光图 。
让人如观画卷,在获得总体印象后,再细看局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人赏心悦目 。二美,视角全面细致 。
【峡字行书怎么写】作者描绘三峡风光何以能尺幅揽胜,摄人心魄?全在精细入微地观察,准确精当地把握了三峡的景物特征 。例如:开篇总括三峡的地理概貌,作者侧重写了两岸青山,既写了山之长,又写了山之高,山之多,还写了峡之窄 。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生动地突出了两岸青山连绵众多,山势高峻陡峭的特征 。再如,第二段写三峡夏天的风光,作者侧重写了江水 。
“夏水襄陵”,状写江水暴涨的气势;“沿溯阻绝”,突出了江流的迅疾;特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举“王命”之事,机智巧妙地突出了江流之急 。三美,语言精当凝炼 。
文章写三峡美景,用语考究,特别注意炼句炼字的功夫 。例如,文章开篇概述七百里三峡的地理特征,仅用了两句话26个字 。
就把其山峰高峻、绵延起伏、江面狭窄的特征凸现了出来 。写三峡春冬之景,用一“素”字,状写浪花与飞沫的颜色;用一“绿”字,突出潭水的深与清,十分精当 。
同是写水,色彩各异,细致入微 。再如写高山猿鸣,作者分别用“长啸”“凄异”“传响”“哀转”突出其音调、音质、音色的特征和给人的感受,精当凝炼精彩,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
最后,文章引渔歌作结,通过渔人的愁思侧面烘托了巫峡险峻的特征 。《三峡》全文布局严谨,浑然一体;视角全面开阔,精细入微;语言精当凝炼,准确生动,令人叹服 。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