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字是怎么写隶书的( 二 )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 。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 。
3.庆字的繁体字毛笔行书写法
“庆”字的繁体字:庆。
“庆”的读音: [qìng ]
释义:
1. 祝贺:~贺 。~祝 。~幸 。~典 。~功 。
2. 可祝贺的事:国~ 。大~ 。
3. 姓 。
【庆字是怎么写隶书的】4. 造句:
1. 庆幸[ qìng xìng ] :窃独踊跃,私自庆幸 。
2. 庆贺[ qìng hè ] :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 。
3. 普天同庆[ pǔ tiān tóng qìng ] :“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4. 充闾之庆[ chōng lǘ zhī qìng ] :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 。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 。
5. 额手相庆[ é shǒu xiāng qìng ] :泥金高揭,邻里喧哗,挤庭下几满 。喜极入告,额手相庆 。
4.庆字的文字演变你好,可以百度百科庆字 。上面有详细的图解 。
庆字为会意字 。
甲骨文(图1)字上为鹿形,下为“心”(一说是鹿身上的花纹),古代人把有花纹的鹿皮作为纳聘订婚的礼物,整个字形表示拿着鹿皮真心诚意地前去祝贺 。这个字,一说是麒麟的“麒”的初文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 。古人把麒麟作为吉样喜庆的象征;于是以“庆”字表示欢庆祝贺之意 。字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图2、3)阶段,字的形体繁化了鹿的双角和尾巴 。小篆(图5)尾部变为“夊”,为许慎所认为庆字由省去鹿脚的鹿形、心、夊(suī)三部分组成,“夊”是倒写的“止”,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 。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 。隶变(图6)楷化以后,这个字的构形变得看不出花纹鹿的形象了 。“庆”的繁体字有十五画,书写速度慢,汉字简化时,采用了宋元以后的民间俗字“庆”作为简化汉字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