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草书怎么写

1.知的草书怎么写知的草书如下图会意 。
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 。”
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 。本义:知道扩展资料知,zhī,从矢从口 。
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动】 (会意 。
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 。”
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 。本义:知道)知,识也 。
——《玉篇》知汝远来应有意 。——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史记·留侯世家》不知何氏女 。——《后汉书·列女传》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
公(袁可立)曰:“吾固知其无他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参考资料草书_百度百科中国书法史_百度百科 。
2.怎样识读草书而且,据说能否辨草、识草也是体现书家层次的一个标准 。
所以,我把我个人对草书的识读心得奉献给大家 。当然,作为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也主要针对多数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我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绍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
在书法作品中,草书极富艺术性,最能发挥、宣泄书家感情,所以,草书使很多人喜欢 。但是,草书因其笔画的省简、符号化,字形夸张、变形、变异及笔势连绵、映带,这就使没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读,就是学过草书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草字都一眼就认识,有的字还要通过对句子、语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识 。
这样,也因此影响了作品韵味和作品精神内涵的更好传达 。了解草书的人都知道,在书法诸体中,最难的莫过草书,难写难认 。
其实,草书并非任意的“弯弯绕”乱画一通,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度,规律 。了解这些法度和规律,对不识草书的人有着很好的帮助 。
先谈谈其法度规律及识读草书的简单方法:一是符号化 。很多部首演变成“草符”,如草头成了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点一挑,单人旁、双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竖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弯,右耳刀,月字旁成了两弯一点,左耳旁、贝旁成了一折竖提,而相对的两点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
还有一些整个字草化变异的,如书、乐、为、发、东等字,大家在日常书写中都已习惯,这些字认起来不难;但对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见的一类整字变异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听、叔等字及一些难“认”的草符,这相对于我们日常见惯的楷、行等书体那变异是很大的 。二是省简 。
古人对草书定性是“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这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省简 。东汉人赵壹在其《非草书》中说:“(草书是)删难省繁,损复为草,务取易为易知,临时从宜”的 。
可见当时草书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较简略,(否则,恐怕难以流传)试想,如不“删难省繁”岂能“易为易知”?所以,草书结字还要强调“省简”,一是省简偏旁部首 。如前所说,原来四画的“草头”,简为两点一短横,左耳或贝字简为一个反写的丁字(折竖提),口字旁省为两个相对的横点,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变异了左竖或中心笔画,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竖,四横点省为一横等等多种多样的省简 。
再就是省简笔画,如天字,省成了有弯折的三小横,使字差不多省简了人旁和其中的口 。业(本文举例,都是指现在所说的繁体)顶上变成了三点,中部省了两点,省简笔画的字是很多的 。
而且,很多字不仅省简了笔画,部首,而且省简演化成了固定符号,如言符、水符、口符等 。(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横、竖笔画,如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指草书笔画,并非横平竖直的楷书笔画) 三是连绵,草书的笔画或字与字之间是用牵丝(牵连映带)来连接的,除去这些牵连,(映带没有实笔,只有气势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