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的甲骨文怎么写

1.涵字甲骨文冯睿涵未找到甲骨文甲骨文介绍甲骨文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时代最早的文字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发现于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 。
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各个方面内容,目前甲骨文已识别出的字大约为2500个 。
2.甲骨文字体特点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zshuixing_2012
甲骨文的特点:(一)图画性强,以象形字体为主,有的字体甚至颇逼真,尤以与人或动物相关的名词 。(二)合文性字体不少,(那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体组合成另一字体,以表达一个新涵意)合文性字为后来的部首偏旁的创造作了前驱性的实践与铺垫 。(三)某些字体在写法上尚未定型,例如车字有四种写法:;又如人字有十二种写法,而且可以正写反写: 。有些字体还可以侧写倒写;尤其是合文性字体的组成,其某字可有增有减的,到其演进为部首偏旁时则可作颇灵活的取舍了 。(四)行款没有定格:甲骨文的行款有从右到左;也有从左到右;有横写的,也有直写的 。这种行款方式影响遗痕在现存的书画艺术的行文补白上还一直风行到如今 。书体行款进入到小篆、隶、楷以降,传统定为直书,从右到左;有横写,从右至左,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未久,又确定为横书,从右至左 。偏旁部首是合文性字体日趋成熟后的衍生物,它更带规整性,更为规范化 。行款的特点影响如今也可以在部首偏旁等汉字架构上找到甲骨文行款的遗痕,不过它们已经是经规整过规范化了的,成为以下系列:上中下,上下,左右,左中右,上下左中右等 。甲方文是从图画中脱胎而出的象形文字,因此字体以象形居多,不足为奇,且笔划是以弯曲笔为主,其结体趋向于象原形,其架构则多变且不规整,这些特质都可以从大篆中找出不少例证来 。隶书字体的特色是通过运笔的提与按,行与顿,把笔锋或
3.说说甲骨文的特点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