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 , 只觉泉鸣不绝于耳 , 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 , 醒也罢 。我愿清泉永在 。我愿清泉常鸣
3.鼎湖山听泉,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鼎湖山听泉》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 。从“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看出来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鼎湖山听泉》原文节选:
江轮夹着细雨 , 送我到肇庆 。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 , 走得匆匆 , 看得蒙蒙 。赶到鼎湖山时 , 已近黄昏 。雨倒是歇住了 , 雾漫得更开 。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 , 齐腰以上 , 宛如轻纱遮面 , 看不真切 。眼不见 , 耳则愈灵 。
过了寒翠桥 , 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 , 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 。泉声极清朗 , 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 , 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 身不由己 , 循声而去 , 不觉渐高渐幽 , 已入山中 。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 , 前后左右 , 草丛石缝 , 几乎无处不涌 , 无处不鸣 。山间林密 , 泉隐其中 , 有时 , 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 , 再向前寻 , 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 , 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 , 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 , 她必远远地跑开 , 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 , 她却又悄悄跑近 , 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扩展资料:
《鼎湖山听泉》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时 , 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优美的笔调倾诉出来 , 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 , 对大自然的热爱 。
文章不写看泉而写听泉 , 颇具新意 。文章开头交待背景:因为山雾弥漫 , “眼不见 , 耳则愈灵” , 所以才有机会欣赏到这美妙的音乐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 , 从黄昏到入夜 , 着重写到了夜晚听泉的感觉 , 一系列比喻的妙用 , 使听泉的感觉更具象化 , 而结尾由听泉而产生的联想 , 使文章显得情趣盎然 , 余韵悠长 。
4.写一篇鼎湖山文章鼎湖山游记 鼎湖山是广东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
今年7月4日 , 我们一行六人 , 从广州发到这里游玩休养 , 兴致勃然 。从鼎湖山麓拾级而登 , 于庆云寺止 , 共637级 , 步行约一钟头 。
起初沿斜坡而上 , 见一块巨大的乌黑色的石头 , 形似伏在地上的大象 , 石上题有“瑞象”二字 。再前不远 , 便见树木参天 , 密林一片 , 加上凉风习习 , 流水潺潺 , 使人不觉得有暑天味道 , 这是鼎湖山的一大特点 , 也是适宜避暑的主要原因 。
到了半山亭 , 它告诉我们已走了一半路程 。亭里有楹联曰:“客游图画里 , 僧语水云间 。”
颇切此时此地的景物 , 所不同者 , 我们不是云游僧 , 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 。再走几程 , 体力渐觉疲倦 , 可是 , 抬头一望 , 补山亭又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