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隶书怎么写( 五 )


2. “蚕头雁尾,笔必三折”
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 。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长,产生秀气美,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 。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这样笔势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则摇摆、轻浮 。笔必三折概述了隶书的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藏锋逆入,有的用“回锋”,有的用“停驻” 。
3. “雁不双飞,蚕无二色”
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 。在练习隶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上下两横不能都写成波横,形成“双飞”,应将其中一横写成平横 。②多笔横画不能都写成波横,呈“一路飘飞”,波横只能保留一笔,其余写成平横 。③上下出现两个捺笔,称为“二捺”,应将其中一笔改变笔形,保留一个捺笔 。④波横与撇捺共用,也属于“双飞”,应将波横写成平横,保留撇捺 。⑤包围结构的笔画不应有挑势,不要随意挑出 。
4.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
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 。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 。
5.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隶书派生出了8个基本笔画和更多的变化笔画,他们的笔画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要写得饱满,轻的笔画要写得秀气 。隶书用笔时,有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节奏,从微小的动作中流露出笔意,但须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 。
当然,以上口诀只是隶书的一般特征及写法要求,是隶书的共性,为初学者必须掌握的 。不同的碑帖,其用笔、结体和个性是多样的 。如《张迁碑》的方劲沉稳,《曹全碑》的飘逸秀美,《史晨碑》的端庄秀雅,《乙英碑》的峻严峭谨 。。。书法爱好者们亦不能按照上面口诀或碑帖呆板的进行创作,要敢于打破常规,力争创新,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才能在书法上有所造诣 。正如米芾《海岳名言》中自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递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
7.殷草书怎么写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 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 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从出土的甲兽、玉片、陶片见到尚未曾刻划过的朱、墨笔迹,可以窥见当时毛笔 书写的特色.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具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 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也叫籀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 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籀文秦代称之为大篆,后人也称之为 "故".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 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 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