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 , 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 , 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 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 , 排好感点 。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 ,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 , 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 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
总之 , 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 , 只要你对它有感受 , 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 , 选准感点 。
一篇文章 , 可以排出许多感点 , 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 , 切不可面面俱到 , 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 , 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 , 作为读后感的中心 , 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 , 叙述要简 。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 , 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 , 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 , 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 , 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 , 它不要求“感人” , 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 , 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 , 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 , 所以才简明不了 。
简明 , 不是文字越少越好 , 简还要明 。第五 , 联想要注意形式 。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 。
3.引议联结议论文怎么写辛弃疾(1140-1207) , 南宋词人 。字幼安 , 号稼轩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 , 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 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
任职期间 , 采取积极措施 , 招集流亡 , 训练军队 , 奖励耕战 , 打击贪污豪强 , 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 , 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 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 , 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 , 鼓励士气 , 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 , 均未被采纳 , 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 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
晚年一度起用 , 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 , 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 , 慷慨悲壮 , 笔力雄厚 ,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 , 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 , 扩大了词的题材 , 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 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 ,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 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 , 但又不拘一格 , 沈郁、明快、激励、妩媚 , 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 , 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 , 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 , 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 , 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 , 有不可一世之概 , 于倚声家为变调 , 而异军突起 , 能于剪红刻翠之外 , 屹然别立一宗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 , 横绝古今 , 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 , 拉杂运用 , 弥见其笔力之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