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京剧老旦行当艺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京剧老旦行当的孕育与形成(约1840年-约1880年)
在第一代的京剧演员中,如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行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行朱大麻子,任花脸等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都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创造,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
从现有的京剧史料来看,谭志道、郝兰田两位老前辈应该是京剧老旦行当的开宗鼻祖 。
谭志道(1808-1887)
京剧宗师谭鑫培之父,原为汉剧演员 。以演老生兼老旦而著名 。因其嗓音高亢嘹亮,声彻云霄,故称“谭叫天” 。他突出的贡献是将汉剧老旦艺术带到北京,为京剧老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郝兰田(1832-1872)
原为徽调演员 。“同光十三绝”之一 。他的功绩在于融合了徽、汉老旦的唱法,并且吸收老生、青衣唱腔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京剧老旦新腔,并使京剧老旦地位得以提高 。
老旦作为独立行当的确立(1880年-1920年)
在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初期阶段,生、旦两行长时期占据着京剧舞台的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其他各行当的演员也在通过他们的努力探索,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其他行当的声腔和表演,提升了舞台地位 。正是在这一时期龚云甫、罗福山、谢宝云等老旦演员的出现,确立了老旦作为独立行当与老生、青衣、花脸、武生并列的地位 。
龚云甫(1862-1932)
是清末以来最有影响的老旦演员 。他突破前人、精心揣摩、细心钻研、善于吸收、敢于创新,开创了老旦行当的新纪元 。
他把大嗓的“擞音”和小嗓的“落音”,巧妙地运用在老旦唱腔上,使老旦唱腔自创一格,并吸收了青衣委婉缠绵的曲调和老生气宇轩昂的韵味进行加工综合,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老旦唱腔风格 。他念白清楚、喷口有力,极具韵味 。在做工上,他改变了先前的老旦演员重唱轻做的陈规窠臼,大胆借鉴老生和青衣的身段、步法并进行融合、加工 。对老旦行当在表演上做出了较大的革新 。为老旦行当的形成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世称“龚派”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凡唱功老旦均效法龚云甫 。私淑弟子有卧云居士、李多奎等 。
罗福山(生卒年不详)
做工老旦的主要流派 。但在《中国京剧史》中,却没有他的专门记载 。从其他史料来看,他的艺术风格古朴大方,主要饰演配角老旦角色,但会戏广博,擅长做工,念白吐字真切,语气委婉自然,酷似老年妇女,但并不以唱功擅长 。他的做工结合身段、步法、表现力很强 。他所扮演的角色真挚善良、沉着老练、生动逼真 。
罗福山先生的念白、演唱以徽剧、汉剧的音调为基础;而龚云甫先生则是使用北京的字调,所以二位先生的演唱韵味有所不同 。罗福山先生老旦艺术支派的主要传人有文亮臣、孙甫亭、李文启、李多奎等 。
谢宝云(1860-1917)
以擅演“里子”老旦而著称 。他嗓音高亢、苍秀挺拔,唱腔富有韵味 。做工规矩老练、神态逼真,讲求身份气度,能认真体会剧中各种不同人物的感情动作 。他一生中塑造的形形色色的老年妇女形象,都能够恰到好处 。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艺术|新京剧助力安徽戏曲艺术新发展
- 花脸|京剧里的李逵
- 锦绣江山#新京剧助力安徽戏曲艺术新发展
- 上海京剧院$京剧样板戏其实很多都失传了,而唯独《智取威虎山》传承的最好
- 苗怀明|苗怀明:构筑坚实的京剧学文献基础——读《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有感
- 智取威虎山&京剧样板戏的功臣于会泳为何写下十七万字检讨后又服下了来苏水
- 李世济&京剧名家李世济和孙毓敏二人传播功德无量,但传承却争议颇多
- 国家京剧院!作家汪曾祺虽是《沙家浜》编剧,却称样板戏无功可录,罪莫大焉
- 越剧|“女包公”沈敏:坚持传承越剧花脸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