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观察|济宁美术馆:橘生淮北( 三 )
这种建设方式的优点是决策迅速,设计方案定稿后集中建设、快速落成 。甲方在建筑师的方案出炉前,已经对项目的风格有了明确的预期 。受邀参与的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但也只能局限于自身已经形成的风格,毕竟甲方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
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文化建筑有着最夸张的造型和面积,但是往往与地域文化无关,同时远超城市文化消费需求,而建筑师的惯用手法和尺度间的冲突,以及施工技术的限制,往往让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这种现象正在不断的上演 。据估计,中国目前拥有超过5000家博物馆和相关机构,随着中国博物馆热潮的持续,还有很多建筑等待建造 。每个城市都希望建造更多具有纪念意义并引人注目的博物馆,请来比其他城市更著名的建筑师来设计 。
文章图片
最后想再谈谈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建筑形式的消费 。
居依·德波在《景观社会》中说,在消费主义时代,经济拜物教是用景观拜物教的形式来表达的 。德国学者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说,现代的城市正在变成旅游者的城市,人们到处观光游览,目的是寻找差异、异域生活和不同的风情,但结果是正在摧毁这种城市景观 。
在进入消费主义时代的中国,每个建筑项目都想成为景观,而造景就是它的手段 。对中国新城市和新地区来说,博物馆和其他文化设施是其形象建设和品牌推广的重要元素,标志性建筑引人注目,可供参观、拍照,帮助人们了解所在的城市 。这些设计独特的博物馆打破了立方体式购物中心的单调,向千篇一律的公寓大楼和办公大楼发起了冲击,为每个城市提供了独特标志 。
在如今这个时代,地球是平的,影像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中介,建筑领域更是影像消费的重灾区,而媒体则是这场游戏的共谋:大家都重复着混乱的时髦论调和概念,提到某位建筑师,他(她)惯用的形式手法是媒体讨论的主角 。建筑形式成为当下“景观社会”中建筑表达的主角,设计沦为“造景”,这种惯性之下,建造出来的往往是割裂而对立的景观 。
而建筑为谁设计?什么是地域文脉?什么是审美的本质?什么是尺度?普遍的建筑实践似乎与这些本源已渐行渐远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群岛丨Archipelago微信公众号,_本文原题是为《济宁美术馆:橘生淮北》)
【美术馆|观察|济宁美术馆:橘生淮北】(责任编辑:李丹妮_NBJS16006)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郑海鸥|阳江画家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展出,展出书画及陶瓷作品173幅
- 厦门市美术馆!「?童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环保$济宁一地上榜第二批省级环保科普基地名单
- 书店|在济宁这些宝藏书店里,与城市灵魂不期而遇
- 山水|他的画展在吉林市美术馆开展
- 童年的秘密#《童年美术馆》:为儿童赋权的艺术实验
- 美术馆|如何才能在美术馆看懂一幅画啊?!
- |和陌生人相处,观察这三个细节,能看清谁是真正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