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隶书怎么写( 二 )


隶书的主要代表作品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 , 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 。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 , 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 。史惟则 , 人称“史侍朗” , 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 。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 。此外 , 唐代隶书作品 , 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 , 唐玄宗的《石台孝经》 , 李白的《上阳台》 , 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
3.求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时间先后顺序 你写的就是正确的顺序:小篆、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小篆 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 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 , 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 , 奏事繁多 , 篆字难成 , 即令隶人佐书 , 曰隶书.隶书者 , 篆之捷也.” 草书 起源于汉代 , 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 , 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 , 简檄相传 , 望烽走驿 , 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 , 遂作赴急之书 , 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说文解字?叙》 , 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从汉到唐 , 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 , 所以人们把汉代隶书笔法的草书称为“章草” , 把后来带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通常所说的草书就是指“今草”.东汉末年 , 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 , 字伯英 , 他的书法精妙绝伦 , 人称“草圣”.唐人张怀瓘《书断》则把张芝的章草、今草列为神品.到了唐朝 , 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这张旭 , 字伯高 , 首创“狂草” , 人称“草仙”.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 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 , 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 , 进一步规范体势 , 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 , 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 , 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 , 是曰行书”.事实上 , 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 。
4.中国古代文字有几种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 , 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 , 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 , 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 ,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 , 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 , 列国割据 , 各国文字没有统一 , 字体相当复杂 , 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 , 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 , 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 , 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 , 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 , 加以规范 , 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 , 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 , 象形意味消弱 , 使文字更加符号化 , 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 ,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 , 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 , 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 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 , 包含甲骨文、金文 , 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 , 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 , 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 , 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 , 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 , 且字形繁复 , 由于种种缺点 , 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 , 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 , 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 , 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 , 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 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 , 汉代以后 , 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 , 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 , 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 , 叫做「隶变」 ,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 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 , 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 , 隶变之后的文字 , 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 , 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 , 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 , 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 , 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 , 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 , 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 , 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 , 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 , 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 , 称之为「章草」 , 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 , 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 , 彼此容易混淆 , 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 , 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 , 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 , 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 , 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 , 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 , 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 , 称之为「今草」.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 不像楷书那么工整 , 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 , 草书人的跑 , 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 , 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 , 可以写得快 , 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 , 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 , 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 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 , 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 , 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 , 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 , 称为行草 , 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 , 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 , 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楷书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 , 与隶书差不多 , 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 , 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 , 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 , 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 , 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 , 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 , 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 , 定型后的楷书 , 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 , 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中国文字进入楷书阶段后 , 字形还再继续简化 , 但字体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 , 做为我国四大发明术之一的印刷术 , 就是以楷书做为印书的主要字体 , 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 , 楷书被美术化 , 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 , 称为「宋体字」 , 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 , 叫做「仿宋体」.我们今天阅读的书籍、报刊上所用的字体 , 大致上是这一种风格的楷书变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