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字的篆刻体怎么写
1、以上是【印】字的篆刻体 。
2,笔画数:5;
部首:卩;
笔顺编号:35152
3、印是中国汉字,它的读音为yìn,是图章,戳记的意思 。通常有为盖印、印信等词语 。还有地名印度,手印、指印等痕迹的意思;印刷、印制等意思为把文字图片等制成版,加油墨印在纸上,可以连续印出很多的复制品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也有合,符合的意思如:~证(互相证明)、心心相~ 。
拓展知识:
甲骨文字形 。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 。
本义:官印
带【印】字的句子
印,执政所持信也 。——《说文》
玺者,印也 。印者,信也 。——蔡邕《独断》
印,验也 。——《苍颉篇》
玺谓之印 。——《小尔雅》
每字为一印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脚上印着黄泥 。——郭沫若《女神》
2.篆刻的写法【篆刻的写法】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
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
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
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
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 。
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 。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第一,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
第二,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
第三,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
第四,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