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 , 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 , 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 。
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 , 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 , 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 。因此 , 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 , 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
二、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几种形式和演变过程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 , 书籍的装帧形制 , 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 , 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 , 距今已有3000余年 。
当时 , 为了便于保存 , 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 , 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 , 出现了青铜器铭文 , 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 。
特别是到了西周 , 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 。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 , 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 , 故多数书史家认为 , 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
2、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 。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 , 任意确定简数 , 一简书字一行 , 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 , 卷捆后保存 , 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 , 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 。
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 , 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 。竹简除以竹制成外 , 也有用木者称木简 。
与竹简 并行的还有木牍 , 制成长方形木片 , 用于书写短文 。3、帛书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 , 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 , 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 , 由于材料昂贵 , 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 , 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
4、石经(石碑) 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 。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 , 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 , 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 , 总字数20多万字 。
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 , 供人们阅读、传抄和校正 , 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 。其形制是双面刻字 , 文字竖向阅读行列整齐 , 碑呈U字形排列 。
其它如隋代开刻的房山云居寺佛教石经 , 虽年代晚于《熹平石经》 , 但其影响更大 , 价值亦高 。5、拓印(卷轴) 纸张发明后 , 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 。
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 , 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 。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 。
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 , 各种拓印件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纸发明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公元二世纪起 , 纸才较多地用于书写;公元二世纪 , 纸的使用才更为普遍 , 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 , 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 , 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 , 即卷轴装 。
唐代初期 , 在卷轴装的基础上 , 又出现一种旋风装 , 过去 , 由于只见记载 , 未见实物 , 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 。宋代张邦基称这种装帧为“逐页翻飞 , 展卷至末 , 仍合为一卷”;清代叶德辉称其为“鳞次相积”;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