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无此色篆刻怎么写( 二 )


4.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中国印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色彩明暗,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其间,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
艺术大师丰子恺曾说过,篆刻(中国印或印章)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 。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 。
欣赏中国印章可从两个方面,一为中国印的艺术美,二为中国印的材质美,前者为主 。通常,印艺之美则可分化成四个部分: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 。
印文的鉴赏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书法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 。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 。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难能、他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和诱惑 。
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 。而对于鉴赏者来说,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 。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的方法 。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给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蕴不足甚至是冒牌货 。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汉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进一步要求自然生动、别饶情趣,这样才可供协商、玩味 。刀法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 。
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 。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 。
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 。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
情趣和意味 我们知道,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 。当我们鉴赏到这类语句时,也会觉得分外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
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 。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开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质粗劣,只用于殉葬 。
后出现了古代玺印,多以质坚耐久的铜玉为材料 。元末,浙江的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这可说是印章石挤身艺术之林的开始 。
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 。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
这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
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 。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