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汉俳:汉俳是根据日本的俳句形式填入汉诗的短歌 。日本的俳句的产生,距今大约有三百多年 。
1922年周作人最早将日本的俳句介绍到中国,但未引起大家的重视 。1980年,日本俳人协会代表团访问中国,赵朴初在北京接见日本俳人代表团时,即席用汉语写了几首汉俳赠与日本友人 。
这是汉俳的开始 。其中有一首是: 看尽杜鹃花,不因隔海望天涯,东西都是家 。
汉俳的句式是:5,7,5 。一般都是每句押韵,不讲平仄 。
因此,与新体古诗的基本形式很相似,这里将它作为新体古诗的一种体裁 。但要求运用现代语言 。
5、新歌词:古代的词的各种词牌都有特定的曲调,根据曲调的一定格式(字数、平仄与韵声)而填入文字 。因此,当时的词都是可以歌唱的,与现在的流行歌曲十分相似 。
这是词曲在当时受到大众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北宋时,柳永的词传播极广,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那么,当代的流行歌曲,是否可以根据它的格式,填入新词呢? 《绿野》第六期上,何碧梧作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他采用了《智取威虎山》中《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唱词,写了一首新歌词 。
现将他的新词与原来的词,并列出来 。新歌 。
5.新体诗有哪些首先要知道新体诗是啥子——像路上那位明显就是不懂才闹了笑话,古今同堂,其乐融融啊 。
新体诗,产生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又称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上面一大段都是百科内容,明明可以自己查到的 。那么要找新体诗代表作品,只要看谢朓、沈约、王融等代表诗人的作品就好了——当然这不代表这几位就没有古风 。
贴个谢朓的
观 朝 雨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
再贴个沈约的
登玄畅楼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
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 。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剩下的提问者可以自己找(当然这都好几年了估计您也用不着了) 。
至于像楼上说的什么徐志摩张海鸥……拜托,人家那叫“新诗” 。
6.什么是新体诗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新体诗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 。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 。沈约的诗歌理论及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