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吴承恩的伏笔,你看懂了吗其实《西游记》讲的根本不是取经故事( 二 )


因而《西游记》这部书,其实讲的是佛道相融。
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从文本描写上,确实能看出很多蛛丝马迹。
比如五行之说,原文就多次通过这个工具,试图捏合两教的分歧。


唐僧|吴承恩的伏笔,你看懂了吗其实《西游记》讲的根本不是取经故事
文章插图

如来佛拿下孙悟空,把手掌化为五行山。五行是妥妥的道家观念,佛祖居然用上了道家的看家本事,令人颇感意外。
其实这可以理解为,佛道两家其实是在互相借鉴、互相融合。
镇元大仙、人参果一节,更是充分体现了五行的共通性与互融性。
人参果树是堪与天上的蟠桃树媲美的灵根,如此之神物,应当不怕什么伤害。但孙悟空天生自带金性,一根金箍棒居然打倒这棵宝树,为啥呢?


唐僧|吴承恩的伏笔,你看懂了吗其实《西游记》讲的根本不是取经故事
文章插图

因为人参果与五行相触:“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遇到孙悟空这个大金疙瘩,还能逃得了吗?
孙悟空代表佛家打倒这个道家神物,代表了冲突。而后观音又巴巴地来救树,代表了融合与妥协。救树的过程最有趣,观音菩萨施法撒甘露,事先贴心地吩咐大家一定要用玉器盛水浇树,怕金器盛水会再引发果树遇金而落。
这个佛教的大咖,居然跟道家大仙一样,对五行之术熟稔至极,这不是融合是什么?
更直接的证据还有悟空、八戒收沙僧的情节。


唐僧|吴承恩的伏笔,你看懂了吗其实《西游记》讲的根本不是取经故事
文章插图

观音派木叉行者去帮助收沙僧,这是纯粹的佛家内部事务,但旁白却配了一首耐人寻味的诗: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已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这哪里是什么佛家超渡?简直就是道家抟汞弄铅、水火相济的修炼之道,一帮和尚用道家套路搞融合,个中喻指之意再明白不过了。
所以说,不管是人物对应五行前后矛盾,还是佛家用道家的五行,可能在作者看来根本无所谓,只要读者们通过五行,get到佛道相融的意思,就够了。
五行归一的孙悟空
真正读懂了这层意思,我们还会有更大的发现,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看,唐僧师徒五人,其实真正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孙悟空。


唐僧|吴承恩的伏笔,你看懂了吗其实《西游记》讲的根本不是取经故事
文章插图

原著中孙悟空不仅有与五行的对应,还与佛教学说中的“心”对应。原著多次称孙悟空为心猿,而称白龙马为意马,诸如“镇海寺心猿知怪”“蛇盘山意马收缰”等等。
“心猿意马”是佛教意味非常浓重的说辞,意指人的心境不纯,像猿猴和马一样易动难安。
孙悟空兼具五行之首“金”的属性,再加上“心”,这个意思就加深了一层。加深到哪呢?孙悟空在取经团队的地位。
唐僧虽然是取经的旗帜和标志性人物,但我们知道,很多情况下一个团队的旗帜,恰恰不是实际事务的主持者,唐僧亦如此。


唐僧|吴承恩的伏笔,你看懂了吗其实《西游记》讲的根本不是取经故事
文章插图

原著中,唐僧根本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坚定、那么睿智、那么爱憎分明、那么有担当。
他吃不上饭时,会骂孙悟空无能,而不管所处之地是荒无人烟的深山;
他生了点小病,就会沮丧无比,着急忙慌地要留下遗言;
他遇到妖怪,还会出卖猴子,说一切错都是徒弟犯的,跟自己无关;
甚至他还会因为取经路程太远,怕当年吹的牛逼太大,回头会被太宗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