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体温字怎么写

1.宋朝衙役身上写有什么字应该是没有字 。
清明上河图上面就有衙役 。《宋史·舆服志》:“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 。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在款式上,宋代公服与唐代稍有一些区别,如虽然同用圆领,而宋代公服多用宽袖 。
宋元丰年间更定服制,公服只用三种颜色,四品以上用紫,六品以上用绯,九品以上用绿,取消了青色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 。
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 。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 。
以清代州县衙门为例,胥役分为四班,即皂、捕、快、壮班(也有学者称分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 。各班均有班头,或称头役,统领本班 。
衙役也有定额编制 。如清代大兴县衙役定额为:门子2人,皂隶16人,马夫12人,禁卒8人,轿夫与伞扇夫7人,灯夫4人,库卒4人,仓夫4人,民壮50人 。
但实际上的衙役数量,都大大超过了编制 。一般来说,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 。
通常,小县有衙役数百人,大县有上千人甚至数千人 。据清代曾任四川巴县知县的刘衡记载,他到巴县上任时,衙役竟有7000人之多 。
许多人以为古代官衙机构简练,实际上往往是不计算吏员和衙役造成的误解 。一个数万人口的县,有数百名吏员,上千名衙役,怎么也不能说成是“小政府” 。
衙役的身份分两种:民壮、库丁、斗级、铺兵为良民,皂、快、捕、仵、禁卒、门子为贱民 。这些贱民同倡优奴婢同列,其中捕役社会地位最低,几乎被看作准罪犯 。
贱民衙役包括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限制三代),也不准捐纳买官,为士绅所不齿,有些家庭严禁子孙从事衙役 。各种衙役在清朝可以得到三至十二两年薪,平均每天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一顿饭钱 。
所以,一干吃不上饭的闲人无赖,往往去当衙役 。况且衙役根本不靠薪水生活,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陋规 。
多数衙役的规费,属于书吏和衙役分享 。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规费或贿赂(例如,一桩杀人案,从勘查现场到审结案件,各种规费可达数万钱) 。
一般州县也认为,衙役办差向当事人收取的车费驴费鞋袜费和饭费茶水钱都属于“正常收费”,只是不准借机勒索敲诈 。捕役由于发案不规律,没有案件时就没有额外收入,所以主要从娼妓户和宰牲户收取陋规 。
这样以来,小地方的捕役,缺乏规费来源而生活像乞丐,但大城市的捕役,则规费花样繁多而十分滋润 。有的衙役,这种陋规收入一年甚至有数千上万两银子的进项 。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 。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 。
老百姓尊敬一点则把他们称为公差 。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 。
以清代州县衙门为例,胥役分为四班,即皂、捕、快、壮班(也有学者称分为三班衙役,不包括捕班,或捕快合一) 。各班均有班头,或称头役,统领本班 。
《水浒传》中的武松,就在阳谷县担任这种班头 。四班之外,还有零星杂役,包括门子、禁卒、仵作、库丁、仓夫、斗级(收粮掌斗)、轿夫、伞扇夫、鸣锣夫、吹鼓手、灯夫、更夫、伙夫、马夫、铺兵(邮驿)等等 。
衙役也有定额编制 。如清代大兴县衙役定额为:门子2人,皂隶16人,马夫12人,禁卒8人,轿夫与伞扇夫7人,灯夫4人,库卒4人,仓夫4人,民壮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