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身心健康 争做行为文明的人( 二 )


据此,心理学家史蒂夫·凯莱赫认为:其实,宽容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的外壳,精神文明的显露 。它往往折射人的处世经验,身心健康,待人艺来,良好涵养,也是把自己视线集中在完美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的一种文明行为 。
穿梭于茫茫人海之中,面对别人的小小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话语,便传达出自己的包涵和谅解,这就是宽容 。在人的一生中,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使别人不理解,或不被人信任,此时不要苛求别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就是宽容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 。同时,这也会对自己、对别人产生一种奇妙效应 。凯莱赫指出:对于宽恕者的本身,从心理角度上讲,可以使其心理得到自然的舒展,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性格孤僻、心情抑郁的病人,这是丢掉思想包袱,心情豁然开朗的良方 。
自信的魔力
客观上讲,自信从未移动过一座大山,但是它能产生某些魔力般的健康效果 。看看美国中年妇女奥普拉·温弗瑞的例子吧 。2011年10月,当她在布鲁斯的矿泉水里沐浴前,她已经瘫痪了24年;然而最终,她对于矿泉水能够治愈瘫痪的无比自信最终恢复了她的行动能力 。还有这样的神奇例子:近年来在俄罗斯政府提高全国妇女生育能力的鼓励中,一些停经女性错误地坚信自己已经怀孕,结果她们的腹部真的鼓了起来,并且开始泌乳 。同样神秘的事件还有现年50岁的加拿大妇女鲍瑞尔· 罗曼在12年前罹患多发性硬化症,卧床不起 。不过,渴望摆脱病床的萨米就是不服输,她自信地选择了双杠辅助锻炼 。出人意料的是,坚持锻炼了一年半后,她奇迹般地站立起来行走了 。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夫·凯莱赫一直支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自信,不论是对上帝、药物,还是对别的什么事物的自我信念,都会轻微转变我们生理与情绪的健康状态 。凯莱赫在研究中发现,正如感到开心会在大脑中产生化学变化一样,拥有某种自信也会导致类似的变化 。他指出,制约信念的神经递质与制约情绪的神经递质相同 。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和5-羟色胺 。例如,凯莱赫发现一种名为VMAT2的基因变种,直接与巨大的热情有关联 。VMAT2似乎制约着大脑中一元胺的流动,一元胺是一种包含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 。
凯莱赫认为,也许自信既是理性的过程,又是情绪化的过程 。对于信念的认识目前虽然十分模糊,但是,对信念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至少证明它是真实的:它确实能对我们的大脑产生某种可检测的物理效应 。更具启发性的是,这些效应具有影响生理与心理最终结果的潜力 。这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自信心在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时所发挥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具有自身能力特性的自信和具有社会功能特性的信念这类文明行为,那么自信与信念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成为对社会价值与自我实现的一种预言——难怪人们总是如此急切如此频繁地首先愿意相信 。
尊重的效应
相传塞浦路斯国有位叫皮克马利翁的王子 。他用全部心血和感情雕刻了美好的形象 。雕成后每天捧于手中,用深情炽热的目光注视她,尊重她 。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成为活人 。
“在‘尊重’的文明行为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爱德恩·摩西博士说:“该故事揭示了尊重、信赖和热爱的‘人际期待’效应,也由此反映了‘尊重’这种文明具有出人意料的‘生命进化’现象 。于是,这种‘人际期待’与‘生命进化’现象被誉之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
众所周知,尊重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文明行为,它可分为自尊和他尊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自尊是他尊的前提条件,他尊又能激起更强烈的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