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镜的镜怎么写( 四 )


冷眼看世间,爱情也好,友情也罢;潦倒也好,富贵也罢 。如同戏台上,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看戏的人有入戏的,有不入戏的,有入戏出戏泰然自若的 。如果可以“用心若镜”,岂不就得到了一份从容和安然 。
“用心若镜”,镜子是透彻的 。曾经有一个人的话让我感慨 。一位高官,一起玩玩小牌 。有一次问他,XX请您去打高尔夫球,你为什么不去? 他说,我如今在位,他请我打球 。我退下来了,球瘾养成了,他不请我了 。我的收入玩不了那些 。岂不痛苦?这是一个透彻的人 。于巅峰时,想着低谷的落魄,所以不亢 。于低谷时,想着巅峰的种种,所以不卑 。观世相,如同看庭前阶柳,绿枝拂地自然心怡,枯枝败叶未必没有风致 。“用心若镜”方能宠辱不惊 。
其实,“用心若镜”也是心理大师的终极目标 。“应而不藏,胜物而不伤” 。采用照镜子的心理疗法,如果心如器皿般藏物,必定为外物所损 。“用心若镜”,才可以不为外物所伤 。
事来以本心对应,你或许会说虽然可以投入,却少了一份激情 。但是,激情燃尽后呢?心如死灰 。
事过便放下了,你或许会说,如何可以放下?不放下,你抱持到何时?直至人如一股青烟消失?时间是刀,水泥刀,一刀刀将当时的痛抚平到没有痕迹 。
正如做瑜伽的时候,要将心念集中在头顶,且将此点想象成一朵莲花 。其实,“用心若镜”便是将灵魂放置到头顶三寸以上的地方 。或许当时庄子的灵魂便如同一只玉色蝴蝶,在他头顶的上方盘旋飞舞 。
6.以“心镜”为题的作文给你一篇:《学会"照镜子"》的文章,供参考 。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
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 。人们梳洗打扮,总要对着它调查研究一番 。镜子,也可以算是一种认识工具吧 。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惟独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容 。镜子的功用,就在于帮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实地瞧见自己 。正因为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才推而广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也喻为"照镜子" 。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 。惟其难,就有人会"照",有人不会"照" 。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 。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我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不乏其人 。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 。邹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别人漂亮,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说他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 。由此他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镜子,对自己的尊容心中无数,尚且有被欺骗的可能,倘若处理国家大事时也不知道经常照"照镜子",那所受的蒙蔽就严重了!他向齐威王报告了自己的体验 。齐威王听了很赞赏,接受了他的建议,实行鼓励臣民批评朝政的政策,并比较正确地对待这些批评,使国家很快强盛起来 。
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 。而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地聪明一些的人,能干一些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