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文中怎么写

1.“我”字在古文中是怎么形容的1、“我”一般用:余、吾、我、予、某、昂、妾(女人)、愚、仆等等 。
2、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 。
3、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人)、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 。
4、“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
5、“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6、“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 。
7、“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
8、“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
2.在古文中 你,我的意思有几种,请写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注意:女(汝)、尔、若 可以作 主语、定语、宾语 。/ 而、乃 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 。
注意: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
参考资料:郭锡良、李玲璞 主编 《古代汉语》P635
3.在古文中表示“我”的有哪些字吾、余、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后、太后:哀家
老头:老朽、老夫
老妇:老身
出家人:洒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区区、奴、奴婢
读书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补充:通俗的:我、吾,余、予、仆、咱、俺、区区、小子、晚辈、小可、鄙人、敝人、不才、某家、洒家、老朽(男)、老身(女)
贵族类:孤、孤家、寡人、朕、不谷、哀家、
官员:卑职、微臣、奴婢(满族)、
4.怎样写文言文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