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二 )


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文章插图

如1915年6月1日《鲁迅日记》记载“午后往国子监南学”;21日“下午同戴芦舲往南学”;同年8月20日“午后往方家胡同图书馆”。1917年1月20日,京师图书馆呈文教育部:“本馆自设立筹备处以来,逐月进行,各项筹备事务大都完竣。其本馆《图书阅览规则》及《办事规则》则均蒙批准,各在案。兹拟定于本年一月二十六日开馆,任人阅览,以广流通。所有拟定开馆日期缘由,理合备文呈请大部鉴核,批示遵行。”至此,京师图书馆在北京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重新开馆。
1917年1月26日《鲁迅日记》记载:“上午赴京师图书馆开馆式”。“这一日,蔡元培、鲁迅均出席了开馆仪式,二位绍兴乡贤和其他出席嘉宾一起拍照留念,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文章插图

唐微说,当年在京师图书馆方家胡同新馆拍摄的开馆纪念合影被保存了下来,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前排左五为蔡元培,二排右四为鲁迅。 “鲁迅不仅是著名文学家,还擅长古籍整理与研究,他曾利用《永乐大典》对部分古籍进行校勘和补遗。”唐微认为,作为早期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鲁迅先生功不可没。
绍兴图书馆的鲁迅专藏有2700种5000余册
与《永乐大典》绍兴站巡展一同举行的,还有绍兴图书馆馆藏鲁迅文献展。
“这既是《永乐大典》绍兴站巡展的一个极好延伸,又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绍兴图书馆馆长那艳说,绍兴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有过一块“鲁迅图书馆”的牌子。与鲁迅相关的文献,一直是绍兴图书馆一个最大的专题。
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文章插图

“鲁迅专藏是有历史的,是好几代图书馆人积累下来的,可谓包罗万象,至今共有2700多种,5000余册,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那艳说,这场文献展精选了其中的50余种展出,其中古籍18种。
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鲁迅文献主要分成三类。一类是鲁迅读过的、点评过的、对他的写作产生过影响的古籍。比如清光绪二年(1876)武昌张裕钊刻本《史记》一百三十卷、清道光三年至九年(1823-1829)强恕堂刻本《论语说》二十卷等。
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文章插图

“《史记》系中国第一部正史,列二十四史之首。鲁迅曾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赞誉这部千古名作。鲁迅创作的不少历史小说,多取材于此。《史记》也是其编撰《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的重要参考文献。”唐微说,绍兴图书馆里有不少不同版本的《史记》,但这次并没有从珍稀版本的角度来选择藏品,而是用了更贴近鲁迅年代的版本,来体现展览主题。“《论语》也是如此,鲁迅幼时熟读此书,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提到。他对儒家有自己的解读,对传统儒学有理性正见,对孔子既有批评,亦有不失敬意之肯定。”
鲁迅日记|故闻|鲁迅和《永乐大典》的回归
文章插图

另一类是鲁迅在世时出版的作品集,以及刚去世时留下的纪念册等。比如1936年11月上海文学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特辑》,记录了鲁迅去世及追悼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茅盾、郑振铎、王统照、傅东华、郁达夫、郑伯奇、夏丏尊等都撰文以志悼念。还有分别于1956年、1976年纪念鲁迅去世20周年、40周年之时出版的《鲁迅先生笔名印谱》。特别是1956年版,集131种鲁迅笔名,由江、浙、京、沪印家黄葆戉、谢磊明、于非闇、马公愚、沙孟海等镌刻入印,开创了以作家笔名汇刻、出版印谱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