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700年岭南古村的古韵与新风

书法|700年岭南古村的古韵与新风
本文图片

清湾书室内部一角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景瑾瑾
在佛山中心城区的西部 , 有一座古村落 , 这里有清新宜人的自然风光 , 大片的莲塘、绕村而行的碧水 , 一派岭南水乡景象;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古式建筑 , 太史第、清湾书室、康乐祠 , 蕴含着独特的历史韵味;这里还有精彩丰富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活动 , 龙舟、醒狮、书法 , 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作为佛山知名特色古村落 , 禅城区张槎街道莲塘村开村至今已有700年 。 在历史长河中 , 村内一批古建筑由于缺乏有效保护 , 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 近年来 , 莲塘以古村落活化为契机 , 推动了一批古建筑的复建 。 如今 , 在古韵和新风交织中 , 莲塘正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
书香墨韵渗透到村子的角角落落
进入莲塘村 , 古式建筑牌楼高高耸立的镬耳墙上 , 四个红色大字“毓秀莲塘”首先映入眼帘 。 村名充满诗情画意的这里 , 拥有大片荷塘 , 夏季莲花绽放时美不胜收 。 莲塘绝大部分村民都姓陈 , 据村里老人介绍 , 莲塘陈氏 , 祖籍河南颍川 , 北宋年间迁入广东 , 元延年间落户莲塘 , 700多年来 , 子孙后代在此安居乐业 。
【书法|700年岭南古村的古韵与新风】以莲塘公园为中心 , 四周环绕着一座又一座近年复建起来的古式建筑 , 清湾书室就是其中之一 。 清湾书室是晚清时莲塘陈氏族人修建的一座私人书室 , 村里的读书人在此学习交流 , 也曾作为家族私塾 。 上世纪初 , 被一场洪水冲毁 , 只剩下正门的一块石额 。 近年来 , 莲塘村对清湾书室进行了重建 , 将其作为族人以及外来游客学习国学、习练书法、交流艺术的场所 。
“每逢周末 , 清湾书室很热闹的 。 佛山的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会来这里以笔会友 , 探讨切磋 。 之前没有疫情的时候 , 时常还有来自全市各地的小孩子到这里参加开笔礼 。 ”今年70岁的陈有光是土生土长的莲塘村人 , 目前也是莲塘村福利会的会长 , 街坊四邻都称他为“光叔” 。 光叔写得一手好书法 , 也是一个有心人 , 他将平时来清湾书室写字人的笔迹都留存了下来 , 拍照印刷成册 。
莲塘人历来重视教育 , 有着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 , 当代书法艺术家陈景舒就出自这里 。 如今 , 莲塘的书法氛围不仅仅体现在清湾书室一隅之内 , 走在村内 , 随处可见笔力遒劲、行云流水的毛笔字楹联或者处所名称 。
书法|700年岭南古村的古韵与新风
本文图片

清湾书室
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家喻户晓
清末佛山历史文化名人陈如岳就是莲塘人 , 他的故事在这里家喻户晓 。
历史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印证 , 也是一代代当地人的乡愁寄托 。 为了挖掘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 近些年 , 莲塘还以古村落活化为契机 , 推动太史第、主帅庙、莲塘戏台等历史建筑的复建 。 其中 , 太史第就是陈如岳的祖祠与府第 。
拾阶而入太史第 , 只见飞梁画栋、装饰典雅 。 内部设有莲塘陈氏名人录、陈如岳生平事迹展板、习作手稿等珍贵史料 。 光叔告诉采访人员 , “陈如岳的书法造诣很高深 , 广州莲香楼的匾额就是他所题” 。
据史料记载 , 陈如岳是莲塘陈氏第十九世孙 , 出生于酿酒世家 , 为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 , 自幼从学于岭南名儒朱九江 , 博学多闻 。 陈如岳在光绪九年举进士 , 被钦点翰林庶吉士 , 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 。 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 , 按例可以建一座“太史第” , 但朝廷只发放了三十两牌坊银 , 地方官员、乡绅富户纷纷表示愿意资助 , 但陈如岳认为不应贪慕虚荣 , 更不应该以官职谋取钱财 , 于是一一婉拒 , 只把祖父所建的“贻远堂”稍作改建 , 即为“太史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