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韭花帖》答谢人考略

作者:宋战利(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献学博士)
杨凝式《韭花帖》为我国书法史上著名行书法帖 , 释读为:“昼寝乍兴 , 輖饥正甚 , 忽蒙简翰 , 猥赐盘飧 。 当一叶报秋之初 , 乃韭花逞味之始 , 助其肥羜 , 实谓珍羞 , 充腹之余 。 铭肌、载忉 , 谨修状陈谢 , 伏惟鉴察 。 谨状 。 七月十一日 , 凝式状 。 ”此帖多认为是写给友人的答谢书札 , 但短短65字措辞极尽谦卑 , 其中必有玄机 。 鄙意此帖乃杨凝式呈送后周武帝的奏状 。
|杨凝式《韭花帖》答谢人考略
本文图片

杨凝式《韭花帖》(局部)
“状”是古代臣子上奏文体之一 。 状 , 就是奏状 。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论道:“奏御之文 , 其名不一 , 故以奏疏括之也 。 七国以前 , 皆称上书 , 秦初 , 改书曰奏” , 应包括“奏、奏疏、奏对、奏启、奏状”等文名 。 从古至今 , 公文皆有规范 , 不能随意使用 。 唐太宗曰:“诏令格式 , 若不常定 , 则人心多惑 , 奸诈益生 。 ”“制法之后 , 犹称画一 。 ”今天的公文 , 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 《韭花帖》所用的“状” , 类似今天公文“报告”或“请示”件 , 属于上行文 , 用于下级对上级报告或请示工作 , 不能反用 。 《韭花帖》是呈送皇帝的奏状 , 故用许多谦辞 , 如“蒙”“猥”“铭肌”“谨修”“伏惟鉴察”等 。 “昼寝”的典故来自《论语·公冶长》 , 宰予昼寝 , 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 。 杨凝式借用此典亦有自贬之意 。
唐宋人文集 , “状”均列入奏疏一类 , 兹举数例 。 柳宗元《为京兆府昭应等九县诉夏苗旱损状》:“谨录奏闻 , 伏听敕旨”;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谨诣东上阁门 , 奏状以闻” 。 范仲淹《举丘良孙应制科状》:“若不如举状 , 甘俟朝典” 。 但奏状的撰写也不尽相同 , 上述诸例皆无款署 。 杜甫《为补遗荐岑参状》:“至德二载六月十二日 , 左拾遗内供奉臣裴荐等状” , 附状人有左拾遗、内供奉杜甫等4人;另《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至德二载六月一日 , 宣议郎行在左拾遗臣杜甫状进 。 ”其“奏状”落款与《韭花帖》相似 。
皇帝发布的公文有命、敕、制、诰、玺书等多种形式 。 在我们印象中似乎只有宫廷剧所演“奉天承运 , 皇帝诏曰”云云 。 其实 , 皇帝除公事外 , 也会亲笔作书给臣下 , 故《韭花帖》有“简翰”之称 。 《晋书·贺循传》:“循称疾笃 , 笺疏十余上 。 帝遗之书曰” 。 《晋书·山涛传》:晋文帝“与涛书曰” 。 姚思廉 , 原为隋朝代王杨侑侍读文学 。 贞观初 , 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 。 李世民有次谈到隋亡唐兴之事 , 慨然叹曰:“姚思廉不畏兵刃 , 以明大节 。 求诸古人 , 亦何以加也 。 ”姚当时在洛阳 , 特嘱人寄物三百段 , 并遗其书曰:“想卿忠义之风 , 故有斯赠 。 ”杨凝式收到的简翰 , 应类似唐太宗短札 。 元稹《谢御札状》:“宸翰忽临 , 天章焕发 。 ”皇帝写的东西 , 也可称书、翰 。 友朋酬答 , 多用书札 , 绝不能乱用奏状 , 否则难免杀身之殃 。
《宣和书谱》载 , 杨凝式“喜作字 , 尤工颠草 。 居洛下十年 , 凡琳宫、佛祠墙壁间 , 题纪殆遍 。 然挥洒之际 , 纵放不羁 , 或有狂者之目” 。 北宋朱长文《续书断》认为杨凝式书法成就在真草 。 南宋赵孟坚亦曰:“中兴后 , 朱壑岩横斜颠倒 , 几若杨少师 。 ”杨凝式所作大都为草书 , 传世的《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新步虚词》等皆行草书 , 而《韭花帖》乃偏楷书 。 究其原委 , 毕竟是呈送皇帝的奏状 , 书写需要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