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518件(套)珍贵文物背后 一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繁华盛景图( 二 )


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展厅,第一部分《巴蜀并辉》,便展示了巴蜀地区青铜文明的神秘与独特。青铜大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鸟形金箔饰,以及神似“奥特曼”的青铜小立人像等最新出土文物,共同组成一个神巫的世界。在三星堆一、二号坑发现30多年来,已有多位考古学者认为,三星堆出土的各种人物造像共同构建着一个祭祀体系——体量巨大的纵目面具和较大的一组面具,应该代表受祭者;立于高台的青铜大立人应该就是祭祀者;其他的青铜顶尊跪坐人、青铜执璋人像等,是从祭者。至于青铜神树,可能是受祭者和祭祀者之间的关联物;大量的青铜人头像,可能是祭祀活动的参与者。三星堆文物独特的造型,传递出三星堆王国可能是王权与神权并存的信息。
伴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巴蜀地区在三星堆之外,还发现了金沙遗址,在新都发现了可能是一代蜀王之墓的马家木椁墓,大量的青铜兵器至今金光灿然。宣汉罗家坝以及重庆涪陵小田溪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也揭示出巴文化曾经繁盛一时。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方国,也以近几十年不断出土的精美文物,让今人得以证见其踪。
1978年,湖北省随州擂鼓墩发现曾侯乙大墓,让不见于史料记载的曾国从此浮出水面。该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以其数量之多、做工之精细、气魄之宏伟,令人惊叹,被誉为“国之瑰宝”。就在两年之后,曾侯乙墓不远处又发现擂鼓墩二号墓,墓室出土一套共36件的编钟。此次大展,这套编钟整体运到四川博物院,占据展厅的一个角落。靠近编钟,便能沉浸式听到悦耳动听的乐音。气势恢宏的编钟,是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也呈现了一方诸侯王国的富庶与赫赫威仪。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此次展览总策展人谢丹介绍,和湖北境内的曾国一样,江西、湖南、安徽等地都曾有方国消失在列国纷争的历史尘埃中。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造型奇特、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一举改写商周时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历史,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这座商墓出土的一件青铜人面,和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一样,具有神秘的气息。它两面都呈相同人形,顶有双角,双目圆睁,张口露出卷曲的獠牙。在湖南宁乡,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同样大名鼎鼎。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大批精美商周青铜器便来自这里。如今,四羊方尊早已成为传世国宝,湖南宁乡也因此被学术界誉为“南中国商周青铜文化中心”……
展厅中,还可以看到安徽地区出土祭国青铜器,它们大部分有铭文;吴越地区的青铜兵器果然甲于天下,无论是吴王夫差剑,还是越王州勾剑,均寒气逼人、锋利无比,让人不由第一时间联想到吴越争霸时的刀光剑影,折射出吴越先民尚武的精神面貌。
【 孙华!518件(套)珍贵文物背后 一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繁华盛景图】开放包容
深刻体现文化多元融合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中,可以看到太多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痕迹。
新都马家战国墓葬,一直被认为极可能是一代蜀王之墓。然而随葬青铜器在体现王者之气以外,还表现出器尊楚风的风尚。此次展出的一件马家大墓出土的邵之飤鼎,与湖北墓葬出土铜鼎基本相同。谢丹介绍,学术界一般认为,“邵”极可能就是楚国贵族三大姓之一的“昭”,这说明了楚文化对蜀文化影响之深厚,二者交流之密切。此外,还可以看到彭州竹瓦街出土的蟠龙盖羊首兽面纹铜罍,和湖北随州叶家山出土的风格相同。尤其在铜罍肩部雕刻兽首,便是长江中游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