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注释 湖心亭看雪注释及翻译( 三 )


103、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10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105、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 。
106、“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
107、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 。
108、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 。
109、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
110、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 。
111、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 。
112、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 。
113、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 。
【湖心亭看雪注释 湖心亭看雪注释及翻译】114、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 。
115、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
116、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117、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
11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119、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120、“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 。
121、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 。
12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 。
123、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 。
124、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 。
125、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 。
126、“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 。
127、“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 。
128、“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 。
129、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 。
130、”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 。
131、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 。
132、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 。
133、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这样几句: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