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两百年前粤剧长啥样?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个展览告诉你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一百多年前 , 一方方小小的戏画被当作“广州手信”飘洋过海 , 扬起“中国风”;一百多年后 , 它们回归故里珍藏展示 , 向人们讲述当年事 , 再续粤韵情 。 10月21日 , 由广州市荔湾区文广旅体局、粤剧艺术博物馆主办的《百画梨园——粤剧艺术博物馆藏戏曲外销画展》开展 , 带领观众品读百余年前的画中故事、戏里乾坤 。
“刘金定斩四门”戏曲故事通草画 19世纪
展览位于粤剧艺术博物馆负一层 , 共展出19世纪戏曲题材外销画100余幅 , 通过“戏画同盛”“画中梨园”“角色行当”“曲尽其妙”四部分讲述外销戏画的兴起背景、戏画中的精彩故事、角色行当以及曲艺活动 。
“六国大封相”戏曲故事通草画
策展人张晨向采访人员介绍 , 展览历经三年时间的收藏积累和整理研究 , 展出多件精品:比如19世纪的水墨纸本线描戏曲人物故事图册 , 涵盖了传统例戏、水浒戏、粤剧武技三种 , 是当时画工制作通草画的图样集锦;“六国大封相”戏曲人物故事纹贝雕 , 在贝壳之上刻画了人物众多、排场宏大的《六国大封相》粤剧传统例戏 , 栩栩如生、技艺精湛 。
“世父夺玺”纸本水彩画 19世纪
除了展示通草水彩画、玻璃画、菩提叶画、纸本水彩画等多个种类的外销画外 , 展览还利用展厅空间搭建简洁精巧的画室 , 配上戏服、陶俑、乐器等道具场景 , 营造了沉浸式的参观欣赏环境 。
“左慈戏曹”戏曲故事通草画 19世纪
张晨表示 , 对戏曲外销画的收集和展览 , 可以给时人多一个角度看见18、19世纪的粤剧艺术 , “现在流传下来的对于那段时期粤剧艺术的记录大部分是文字 , 戏曲外销画则可以生动真实反映当时粤剧之繁盛 。 ”另外 , 张晨还指出 , 将外销画中呈现的戏曲故事与今天相比 , 可以知道即使经过百年 , 相同内核的戏曲故事仍在上演 , 体现了粤剧的传承 。
奏乐人物菩提叶画 19世纪
新闻加点料
18、19世纪的广州是东西方贸易、文化汇聚之地 , 大量戏班随着各省的商贸活动到来 , 掀起演戏的热潮 。 戏船在河网交错的珠江水系穿行 , 所至之处留下红船子弟演戏的身影;乡野中搭起戏棚 , 看大戏成为乡村民众最隆重的娱乐方式 。 与此同时 , 广州的画师们学习掌握了西画技法 , 他们以戏曲故事和演出场景为题材 , 创作出形式丰富的玻璃画、通草画、纸本水彩画、菩提叶画等 。 戏班演戏、民众看戏、画工画戏交织出一派盛景 , 精美的戏曲外销画漂洋过海 , 在海外扬起“中国风” 。
【人物|两百年前粤剧长啥样?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个展览告诉你】编辑:空明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求职|毕业生面临求职难,两大行业面临招工难,二者为何不愿双向奔赴?
- 热血小说$15年老书虫推荐3本百看不厌的热血小说,值得你通宵达旦看完啊!
- 诗歌|点赞近百万!这些小学生亮了
- |17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面具,在他们死后不久制作的
- 季贞一#才女相中一男子,写下情诗:何须问短长,尺寸自思量,后两句绝了
- 配角&金庸笔下最牛配角,两次削弱他武功仍是一流,连徒弟也是武林神话
- 海蓝宝#同戴海蓝宝石首饰,卡米拉奢华繁琐戴妃简约大气,展现了两种美
- 春有百花秋有月!宋代高僧一首唯美禅意诗,道出人生快乐本质,心情沮丧时读读它!
- 鸡毛信!他在《鸡毛信》中演张连长,《家》中饰高大老爷,老演员百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