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圆桌|从“存在之境”,看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 二 )


科学的发展也让我们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 ,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 , 让我们知道有“相对时间”;量子力学甚至会否认时间的存在 , 这就存在一个主观的时间 , 比如说一个物质存在还是不存在 , 不是由物质本身来决定的 , 而是由观察者主观的眼光决定的;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把物理时间和生命时间分开了 , 还有弗洛伊德心理学层面讲的梦和潜意识 , 海德格尔的“当下时间” , 海德格尔特别强调当下、此刻、此在 , 这个观念对我们当代艺术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
所以 , 在“当代时间”表现出各种差异的基础上 , 出现了当代艺术的时间 , 它跟我们前面讲的那五种时间的呈现显示出了差异 , 比如:当代艺术在时间上不再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 而是片断化、零散化的 , 我们从很多装置作品中可以看出来 , 它携带不同时间的碎片 , 最后拼凑在一起了 , 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时间塑造 , 一个时间的描绘 。
那么在当代艺术中 , 会不会有跟过去传统的时间不一样的“当代时间”在起作用?
当代艺术将时间和运动引入空间的艺术 , 让过去的时间视觉暗示直接转变为作品的时间维度 。 杜尚的《现成的自行车轮》是他的第一件现成物品艺术 , 这个作品在时间观念上为当代艺术开启了大门 。
海波|圆桌|从“存在之境”,看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
文章图片

杜尚 《现成的自行车轮》
另外 , 当代艺术的时间成为循环的 , 回旋的 , 累积的时间 , 比如隋建国《时间的形状》;当代艺术的时间是现场的 , 当下的 。 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验是无法被图片、音像记录所替代的时间 。 简单来说 , 用一张照片和影像记录下来 , 实际上跟现场是不一样的 , 那个现场过去就过去了 , 当代艺术有着不可取代的当下感 , 比如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当代艺术不再追求时间上的恒常和永久 。 像蔡国强《天梯》 , 这个作品展览出去那一天它将不复存在 。
海波|圆桌|从“存在之境”,看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
文章图片

隋建国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一个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当代艺术本身也是一个事件 , 当代艺术对博物馆制度的存在往往是采取质疑 , 甚至是批判的态度 。
博物馆制度很注重经典作品 , 又强调实在的价值 。 而当代艺术比较强调观念性的存在 , 有一些东西并没有以物质化的形式出现 , 而是非物质的;当代艺术很强调日常性的存在 , 它是非经典的 , 这对于传统博物馆的收藏理念提出了挑战;另外 , 当代艺术有种“当下性”和现场感 , 是非永恒的 。
一个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如何收藏它们?博物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如何保留现场?二是我们如何追问意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以后还有许多后续延展的问题 , 比如怎么看待艺术事件?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我们关注的是一个最终的成品 , 艺术品很重要 , 而且我们认为艺术作品有代表性 , 甚至赋予它经典性的意义 , 但是作为当代艺术来说 , 它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事件的存在 , 比如本次展览中肖鲁的作品 。
海波|圆桌|从“存在之境”,看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
文章图片

肖鲁行为艺术
作为一个博物馆 , 面对非实物化的东西 , 公众的记忆如何被唤起?这在当代的博物馆当中 , 可能在制度的建构、收藏的理念当中都需要重新去思考 。 我想 , 博物馆的收藏理念当中如果把作品的概念慢慢地往媒介的概念上转化 , 视野就不会有局限性 。 比如说关于媒介、影像、声音的记忆都能够唤起公众记忆 , 在这样的关于媒介的多手段介入的情况下 , 物质化和数字化的存在关系也是博物馆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