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之间|好书赏读|这段时光,他有用真心对待——读陈涛《在群山之间》( 二 )
尽管有人主张散文可以虚构 , 旨在提高文学性 , 然而散文的魅力主要还是源自真实性 。 真实性离不开作者真诚的态度 。 在一部长篇系列性散文作品中 , 作者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塑造出一个作为创作主体的自我形象 , 读者对这个自我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对作品真实性的感知和态度 。 本书作者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 , 不回避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 , 塑造了一个可信赖的真诚的自我形象 。 正如他在《生命中的二十四个月》中所云:“对这段时光 , 我有用真心对待 。 ”
作品的真实性与其文体风格也密切相关 。 《在群山之间》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 , 大致可以说是:朴质、鲜活 , 感性与智性相结合 。 作者陈涛对自己的文体风格是有自觉追求的 。 他在工作中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 他的思维方式又进一步影响了其文体风格 。 他说:“我越来越不喜欢漂亮的但是空洞的文章 , 我会看文章的核 , 看作者的思想、思维 , 看作者如何用最准确的 , 而非一味堆砌的词语的表达 。 ”(见《在群山之间》一篇)前不久我读了增订版的《大地上的事情》 。 陈涛的话让我想到苇岸对散文文体的追求 , 我觉得他们之间有相通之处 。 苇岸在自序中说:“就我个人来讲 , 我更倾向散文文字的简约、准确、生动、智性;我崇尚以最少的文字 , 写最大的文章 。 ”在《我与梭罗》一文中他又写道:“梭罗的文字是‘有机’的 , 这是我喜爱他的著作的原因之一 。 我说的文字的‘有机’ , 主要是指在这样的著述中 , 文字本身仿佛是活的 , 富于质感和血温 , 思想不是直陈而是借助与之对应的自然事物进行表述(以利于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 体现了精神世界人与万物原初的和谐统一 。 ”我以为苇岸关于“有机”的概念适用于评价陈涛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有机”的 , 富于质感和温度 , 准确、生动 , 感性与智性相结合 , 这些与其书写的对象是契合的 。
关于散文 , 每每有“质胜”与“文胜”之别 。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鲍照之诗 , 华而不弱 。 陶渊明之诗 , 切于事情 , 但不文耳 。 ”陈涛的语言是“切于事情”的 , 或者说是即物的 。 《在群山之间》可以说是文质彬彬 , 不过更偏向于质——它有自己的硬核 , 属于质胜之文 。
文章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开发
编辑审核:辽宁出版集团宣传工作部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