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逝者 | 刘拓:曾两度深入阿富汗,今年6月刚出版人生第一本书
“吴老师,刘拓去世了……”早上九点,北大出版社的朋友赵维发来这条微信。
31岁的北大考古博士刘拓,昨晚在四川马尔康甲扎尔甲山考察洞窟壁画时坠崖遇难。
完全反应不过来。8月中刚刚做了他的访谈,那次工作把我从持续半年的情绪低落中打捞出来。他应该还没有收到我开的图片稿费。
“没想到这次采访成纪念了。”说这话的赵维是刘拓那本《阿富汗访古行记》的责编。我回一串“哭脸”说:“不要啊。”
那本书是我采访到刘拓的机缘。见面那天他大咧咧实情以告:“我一直不太接受采访,因为也没啥好处,又不给钱,对吧?”稿子发完,他又嫌电子版出来太慢。我一直心中暗暗地有点儿怕他。
下午3点18分,“拓拓妈”杨红在微信中对我说:“他为了看文物、访古,遭了很多罪,遍身是伤,脚上打大泡,腿也摔伤了,乐此不疲。这次把命搭上了。”那时候他们还在赴马尔康的汽车上,“快见到拓了,一直不敢置信。”
10分钟后,同行的人说“我们到了。”
然后,微信就沉默了。
一个父亲说给儿子最后的话
2021年10月26日是个黑色的日子,我们的儿子刘拓意外离世,让我们痛心疾首。
你才31岁,从北大博士毕业,单纯、热情、执著,还幽默有趣的你,让我们以及家人朋友充满了期盼,寄予美好未来。而现在你的人生永远停留在31岁!
你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爱好认真执着,你的生活是那么精彩诱人,让多少人为之羡慕。
可惜啊,孩子你就这么只顾拼命前行,不顾忌身边的危险和父母的担忧!
你的人生阅历,你的知识储备,足以让你有非常美好的未来!每次出行都提醒你安全第一,只有健康地活着你才能享受生活。
此刻一切都咔然而止,以后你再也享受不了遍游古迹的乐趣,也再看不见这美好世界了。
你留给我们是无尽的幻想和思念的痛苦。你除了对得起你的兴趣爱好,最对不起的就是疼爱你、养育你的父母、家人和喜爱你的朋友!
也许是求仁得仁吧,你因热爱文物而充满乐趣,又因探访文物而搭上性命,愿你在天堂没有烦恼,继续和文物为伴。
今年6月,刘拓刚刚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阿富汗访古行记》,随后本报曾对刘拓进行人物专访并作了整版刊载。现将此文重新发布,以此纪念这位永远行走在考古遗迹路上的青年学者。
31岁北大考古博士 2014、2017年两度深入阿富汗
刘拓 我追寻的是古迹,不是历险
我是一个较为理性的打卡游客,更希望这本书能像我最喜欢的《伊本·白图泰游记》那样,在历史和地理的框架中,给这片土地上的城市街道、路程中的自然风光、由古迹串联起的历史故事和社会日常一些更清晰的交代。因为阿富汗不光是亚欧大陆需要同情、悲悯的脆弱心脏,它的战乱、保守和它的文物古迹一样,都是世界多样性的一部分。客观地记录和调查,平静地接受旅途中遇到的种种故事,就已经足够精彩。
——《阿富汗访古行记》后记
文章插图
最早想采访刘拓,是2015年。那年最有意思的新闻之一,是一个北大学考古的在读研究生,只身跑到战火正炽的伊拉克看古迹,被伊拉克军方当“恐怖分子”误抓了。印象里,国人中似鲜有这种性喜壮游、不惮以身犯险的分子。当即胸中就种了一棵小“草”。
2018年,发现他上了“一席”,给大家讲《我拍过的很多文物后来都消失了》。同年,他其实还上过“奇葩说”,“知乎”上被人总结——“2018年看网综的第一惊喜人物,呆萌、内向、专业、素养,大概就是那种一汪清水,但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吧。”这一年,他已经是北大考古系博士了。
- 逝者|“我承认,我心里有鬼”
- 越剧|逝者|她在越剧《红楼梦》里,演活了银幕第一个王熙凤
- 盘夫索夫!逝者 | 她在越剧《红楼梦》里,演活了银幕第一个王熙凤
- 杨鸿年!逝者 | 《天天副刊》的老朋友、老作者刘红庆走了
- 梅花奖#逝者 | 她曾摘得首届梅花奖榜首,“最美杜丽娘”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逝世
- 巴尔米拉|评展|丝路珍宝: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日本到山西
- 周慧珺!【逝者】笔起狂澜仍从容 ——忆周慧珺先生 | 陈燮君
- 书法家&逝者 | 在古字帖“断层”之时,周慧珺用翰墨芳华唤醒中国人对书法的热爱
- |逝者|在古字帖“断层”之时,周慧珺用翰墨芳华唤醒中国人对书法的热爱
- 阿富汗战争|独家探访阿富汗国博:展品有佛首和西方油画,经费来自塔利班,感谢中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