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纪实|一个老上海人和他的两任英国妻子( 二 )
王正文说自己本来想学德语 , 太难 , 未成 。 早上外出送报 , 下午整理办公室 , 他利用空余时间学打字 , 起初只会用四个手指 , 后来有一位报社的外国雇员教他用十个手指打字 。 没想到 , 学会这一技能给他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
本文图片
2 为中国而努力的英国太太
1950年 , 他入职美国《评论报》 , 当了一名专职打字员 。 他白天上班 , 晚上读夜校 , 学英语 。 那时 , 他有薪水了 , 举家搬入石库门 , 房子里有窗户了 。
他勤奋好学 , 反应灵敏 , 在夜校里引起了英籍女教师埃利诺·斯科菲尔德的注意 , 两个人几经交往 , 决定结婚 。 回忆起当时情景 , 王老先生说那是在闸北 , 登记处的人先后问他们两人是否自愿 ,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 两人就领了证 。
结婚后 , 他们仅有一个吃饭的小房间和一间不大的卧室 。 埃利诺把工作的写字台放到卧室 , “她真的是一个极其勤奋且敬业的人 , 白天看书学习 , 晚上批改作业到深夜 , ”王正文回忆说 , 很难找到一个像她那样努力工作的人 。 他常常因此无法睡觉 , 苦不堪言 。 直到后来分到两间房 , 才解决了睡觉问题 。
王正文的父亲虽然做苦工 , 但有见识 , 一战时还到法国去做过劳工 , 回来后他就教王正文和他的哥哥学法语 。 1951年起 , 王正文在上海外文书店、北京国际书店都做过打字员 。 后来 , 他也教过书 , 在长寿路陕西北路一家私人中学里 , 教过初三和高一的英语口语和语法 , 不懂的就回来问妻子 , 用他的话来说 , 反正有“后台老板”帮衬 , 心里不慌 。 最好玩的是 , 他说自己还教过5年俄语 , 现在已经全都记不得了 。
3 自认为上海女孩的英国太太
上世纪八十年代 , 王正文先在徐汇区红专学院、后在徐汇区业余工大(后改为业余大学)教英语 , 还参加了编写中小学和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教材 。
1983年 , 他的妻子因为心脏病去世 。 妻子生前曾经托付闺蜜白丽诗 , 希望在自己过世后 , 她能嫁给王正文 。
白丽诗也热爱中国 。 1943年4月10日 , 在上海出生的白丽诗刚过完10岁生日 , 就随父母一起被日本侵略者关进了龙华集中营 , 家也被贴上了封条 。 她和家人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 , 度过了800天的囚禁生活 , 饥饿、缺水 , 不能洗澡 。
“有人采访白丽诗 , 她说到自己和家人是坐着大巴被押送进集中营的 , 年轻的采访者怎么也不理解 , 最后发稿时还是换成了卡车 。 其实 , 那是日本人不敢过分得罪英美人 , 主要是限制他们的自由 。 真要说起来 , 外面的中国平民远比集中营里面的外国人生活得悲惨 。 ”王正文在一旁补充说道 。
抗战胜利后 , 白丽诗前往美国上大学 , 又到父亲的故乡苏格兰深造 , 后来成了一名教师 。 但是 , 她一直想念自己的出生地上海 , 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上海女孩 。 她特意跑到香港教书 。 终于 , 等来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不久 , 她获得了到上海工作两年的一个教学项目 , 由此 , 她认识了王正文和埃利诺·斯科菲尔德 。 教学项目结束后 , 白丽诗回到香港 , 依然与斯科菲尔德保持着通信往来 。
斯科菲尔德过世后 , 白丽诗收到了王正文的信 , 从此两人又续上了一段异国情 , 她也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上海 。 白丽诗后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书直至退休 。
4 生于斯 , 长于斯 , 终老于斯
白丽诗喜欢在中国的生活 , 也热衷于向他人介绍中国 。 2002年两人合作出版的《上海男孩 上海女孩》通过他们自己的经历 , 讲述发生在上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有一年她回去探亲 , 看见BBC竟然在一则报道中国的新闻中说:“在过去的10年里 , 中国的农村一点变化也没有 。 ”还有新闻说:“中国没有教堂、红十字会以及私立医院 。 ”如此幼稚可笑的报道 , 让白丽诗感觉非常生气 , 她立刻写了邮件发过去指出他们的错误 。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迎春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热血小说$15年老书虫推荐3本百看不厌的热血小说,值得你通宵达旦看完啊!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美术组@师者风采 | 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美术组 王钰老师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