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纪实|一个老上海人和他的两任英国妻子( 三 )


他们经常去国外旅行 , 有时候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异国他乡度过的 , 穿梭往来 , 有了比较 , 更加热爱中国了 。
白丽诗的一位同学曾经是美国驻中国大使 , 他曾在接受本国采访人员采访时说:“我们国家的人来到中国总要大吃一惊 , 或许你们的工作没做好 。 ”而采访人员的回答却发人深省:“大使先生 , 如果我真实报道了中国的民情 , 我的报道或许会登在第36版 。 ”
白丽诗出生在上海时 , 英籍父亲和美籍母亲都在上海任教 , 一家四口人有三个佣人 , 住的是宽敞舒适的三层洋房 。 如今 , 王正文和白丽诗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很有年头的老式公寓里 , 但这对老夫妇安之若素 , 一派淡然超脱的神情 。 对他们来说 , 精神生活远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 更何况 , 现在安定、富足的生活已经令他们非常满意了 。 王老先生讲现在钱已经足够用了 , 还花不完 。 他们每年都要去旅游 , 两人又合作写下了多部英文著作 , 活得有滋有味 。
我好奇地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在家吃饭以西餐为主还是中餐为主?白丽诗笑着指向王正文用中文说:他不喜欢西餐 。 脸上洋溢出满满的爱意 。
王正文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 , 自己做饭炒菜 , 还教夫人学做中国菜 。
王正文有一张照片 , 骑着摩托车 , 后面载着爱妻白丽诗 。 那是1984年 ,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采访人员在报道他们时专门拍摄的 。 他也是上海最早的一批摩托车手之一 。
老上海|纪实|一个老上海人和他的两任英国妻子
本文图片

《上海男孩上海女孩》书影
王正文的一生中 , 只有两年到北京外文书店工作 , 主要是检查外来图书 , 而当时主要的进口渠道均在上海 , 后来他又被派回上海工作 。 生于斯 , 长于斯 , 也将终老于斯 。 王正文和白丽诗 , 两人都是如此 。 退休后 , 去贵州探寻当年抗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 , 在汶川大地震后造访四川 , 他们是旅游达人 , 也是写作者 , 更是宣传者 , 向国外读者展示他们生活所在地的美丽和伟大 。 没有豪言壮语 , 有的都是真实的画面和朴素的故事 。
王正文手上还有一本英文版的自传 , 他很想翻译成中文 , 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的同胞从中受到启发 。 中国 , 上海 , 成为这一对异国夫妻守护的名词 , 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抹黑和诽谤 ,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她的历史变迁 , 直到今天的繁荣强大 。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