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许鞍华:拍电影永远都要妥协的( 六 )


《桃姐》剧照
“港片已死”是香港电影全面融入内地市场后另一个时常被提及的话题 。 然而事实上 , 诸如《沦落人》《一念无明》《麦路人》以及今年的《浊水漂流》等影片 , 香港本土的年轻电影人仍在不断交出优秀的答卷 , 只是它们不再是内地观众熟悉的香港商业类型片 , 也不太容易被内地观众看到 。 一定程度上 , 近几年的香港文艺电影在本土性和人文性上 , 与当年的新浪潮有着些许相似的意识 。 在许鞍华看来 , 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全世界的新导演都特别热衷于拍他们认为的社会的状况 , 因为是他们最熟悉的 。 新浪潮只是历史过程 , 新导演也是拍他们认为写实的东西而已 。 这是永远都在发生的 , 在各处发生 , 不是独特在香港发生 。 ”
在威尼斯领取终身成就奖时 , 许鞍华说“要回去尝试帮助年轻的电影制作人” 。 一年过去 , 问她为此已经和计划做些什么 , 她的回答是没有计划 , 因为现在情况非常混乱 , 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或是能计划些什么 。
但也许在一些年轻电影人那里 , 作为前辈的许鞍华哪怕没有给予巨大帮助 , 一件随手小事也足已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圈子里尚有的温暖 。 1989年出生的导演仇晟给《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一个小故事:2018年 , 他的处女作《郊区的鸟》获得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 , 为他颁奖的便是许鞍华;发布会上 , 穿着一身正装又有点激动的他在回答媒体提问时 , 不停地流汗 , 许鞍华看到了他满头的汗水 , 拿出自己的纸巾给他擦汗 。
拍完《第一炉香》的时候 , 许鞍华准备再拍一部有关香港诗人的纪录片 。 现在纪录片拍完了 , 下一步做什么还没有计划 。 没有工作的日子 , 她都是宅在家里度过 , 因为眼睛不好 , 书和电影也看得少了 。 最近看了日本导演滨口龙介的《偶然与想象》——今年的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影片 , 她觉得是去年到今年最震撼的作品 。
“有没有哪个故事或者题材 , 你觉得如果此生没有拍出来会是一个遗憾?”临近采访结束时 , 《中国新闻周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
“我已经给磨平了 。 我没有一个心愿 , 有一个题材是非拍不可的 , 我已经到这个地步 。 我能拍什么就拍什么 , 有什么给我拍我能拍我就拍 。 其实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态度 , 可是我已经慢慢地训练到自己这样了 。 ”
值班编辑:王琳
本刊采访人员/徐鹏远
发于2021.11.1总第1018期《中国新闻周刊》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 , 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必 读 好 文
【因为|许鞍华:拍电影永远都要妥协的】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