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辛弃疾闲居时写下一首词,短短八句写出两种愁,读来让人感慨不已( 二 )
即使在赋闲期间,辛弃疾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每当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时,词人总是忧思国事,这让他殚精竭虑,于是就难免“爱上层楼”,一显书生意气的少年风貌了。
但是心中没有愁,怎么强说愁呢?词人用“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这样的传统“登高”题材来触发诗兴,在对愁没有真切感受的情况下,勉强说一番愁怨的话语,抒写一些愁烦的心绪。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登高望远、登高凭吊、登高抒怀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古人多借登高来抒发情怀,抑或抒发内心的忧思。比如王粲在《登楼赋》中说“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杜甫《登楼》中也有“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句。
文章插图
反观辛弃疾的这首词,词人写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反复两句,不仅语意上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节奏上也起到了回环复沓的音律效果。
“为赋新词强说愁”,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写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没有文学积淀、没有生活阅历,缺乏厚重的现实积淀和真情实感的人,总是喜欢在写作时摘章断句,以雕文琢字、堆砌辞藻为能事,故弄玄虚;还有在写作时没有以情感经历作为依托的故作多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文坛弊病。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一些愁情烦绪的话语。
叠句的运用,把两种不同的情感联系起来,也为下片喷薄欲出的愁情做足了行文上的铺垫。
文章插图
下片首句“而今识尽愁滋味”与上片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词人的形象也由鲜衣怒马的少年过渡到饱尝世事的中年,词意也由从“不识愁滋味”到“识尽愁滋味”。
在时光流逝中,词人不仅增长了年岁,生活阅历、心路历程、认知层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之间又有多少苦不堪言、不为人知的难言之愁呢?
随着词人年纪增长,阅历也渐深,词人对“愁”字有了深刻的体验,甚至是饱尝了愁滋味。辛弃疾早年的远大抱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悄然逝去,在人生的沉浮跌宕中,他的一腔热血、一腔激情也消耗殆尽,他满腔愁绪却又无处倾诉。
文章插图
【 少年时代&辛弃疾闲居时写下一首词,短短八句写出两种愁,读来让人感慨不已】更何况辛弃疾这种忧国伤时的情感,是不能直说的,因此他才转而言说天气。从字面看来,虽然“天凉好个秋”这一句看似清脱,实则满含愁意,因为国事堪忧而无心欣赏美景,所以他才写下了这首字里行间都被愁情烦绪笼罩着的词作。
辛弃疾的雄才大略得不到采纳,他也无法实现自己建功立业,收复大业的愿望。因为辛弃疾被议和派嫉恨和打击。在南渡之后的四十余年时光中,他赋闲在家,没有任何的职务,前后长达二十余年。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辛弃疾来说,真是千般滋味在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然而个中滋味却千头万绪,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不知从何说起,想说却说不出。欲说难说,还不如干脆不说。
文章插图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