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辛弃疾闲居时写下一首词,短短八句写出两种愁,读来让人感慨不已( 三 )
于是词人反复咏叹“欲说还休”,词人的心境也从少年时代的从“爱上层楼”到如今的“怕上层楼”,透过字里行间寄寓的情感,这样的心境渗透着多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伤感和落魄啊。
自己实现夙愿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发轫,实现抱负的契机没有抓手。词人半生愁绪既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该如何说起,也不知该怎样才能说清楚、道明白,所以词人面对博山道中的秋景,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具有悲伤意蕴的词汇,古代文人悲秋的传统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如曹丕《燕歌行》中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病独登台”。这些以秋言愁、以秋抒怀的诗句无不被后人推崇备至。
辛弃疾传承了悲秋这一文化理念,词人不说愁,却顾左右而言他的转说天气,但一个“秋”字恰到好处地透露了词人的愁情。
文章插图
辛弃疾的“愁”表达得含蓄却又不至于隐蔽,直说“愁”却又不浅露,不是单纯的呐喊与发泄,而是情感沉淀之后的诗化表达。词义看似是词人轻松洒脱的一笔,其实是沉郁顿挫,但在表达上却又含蓄蕴藉,韵味绵延。
这就是含蓄的好处,虽然已经“识尽愁滋味”但却“欲说还休”,只是说天气因为秋天到来,变得凉了,不需要再一遍遍地倾诉,一个“尽”字,其实就已经让词人的愁烦心绪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按照这首词的情感脉络,运笔行文到最紧要处,似乎应该以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语将心中的愁情浓墨重彩地宣泄出来。可是辛弃疾却出其不意地以一句描写天气的话语结束全词,这别出心裁的、顾左右而言他的一笔,表面似乎不着边际,实则是匠心独运的大手笔。
文章插图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辛弃疾的这首词从年少时无愁而说愁写起,又抒发了中年时识尽愁却又说不出愁的感慨。
这种前后对比中的变化更体现出诗人愁苦之深,虽然欲说还休,实则已经心中的愁情和盘托出。词作感情真挚而又委婉,言浅意深,笔法巧妙新奇,别出心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是情感的升华,并不囿于直白这一种表达。所以作为情感之一的忧愁,在表达上也会有不同的形式,直白亦可,自然亦可,含蓄亦可,蕴藉亦可,而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意蕴上则更加深远,更加值得人们回味。
辛弃疾深知这一点,所以这首词情感表达含蓄,语言简洁但又使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每一次诵读都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愁怨,也能让人沉浸在词人营造的愁境里。
文章插图
辛弃疾作为一位成熟的词作家,他懂得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丑奴儿》,即使是词人识尽了愁,也可以凭借艺术技巧不直言愁情,又能使作品充满感伤。
辛弃疾有着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善于“以文为词”,他能将诗歌、辞赋、散文、民间口语等多种语言形式融入词中,皆成妙语而不见雕琢的痕迹,所以辛弃疾的词作意境高远,不落俗套,独具匠心。
清末学者刘熙载在《艺概》评价辛弃疾:“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这不可谓不是精准、贴切的评价。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