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李泽厚逝世丨他以人最本质的情感作为哲学的底色
名哲学家李泽厚逝世的消息今(11月3日)晨传出后,有关他学术著作与生平回忆的内容也在网上纷纷浮起。这位1950年曾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并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蔡仪展开激辩的著名学者,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批判哲学的批判》《华夏美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等作品,影响巨大。
【 美的历程&李泽厚逝世丨他以人最本质的情感作为哲学的底色】对哲学最初的兴趣
源于12岁时的“精神危机”
李泽厚曾透露,自己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想到:“人是要死的,那么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终极谜题的出现,成为他后来对哲学感兴趣的最初起源。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并开始自学感兴趣的课程,研究谭嗣同。他自己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的弯路。后来有的人看我写文章很快,以为这是天分,其实我是下过笨工夫的。
文章插图
李泽厚作品《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在研究中国思想史时,他同时也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史,“我看哲学史,同时看几本,读柏拉图,就同时看韦伯的、梯利的、朗格的,还有罗素的,看谁讲得最好……西方哲学史就这样学下来了。”
李泽厚说,康德和黑格尔对他影响最大。“他们两人给的不是论断,而是智慧;不是观点,而是眼界;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当年读康德《判断力批判》时“眼下一亮”的感觉,他一直记得。
“美学热”高峰期
他每出一本书人们都奔走相告
或许会有人不解:为什么哲学学者总在谈美学?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美学起源于哲学,本是哲学的一部分,到了近代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美学中的根本思想,基本上都来自哲学。
事实上,很多学科原本都曾是哲学的一部分,比如科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它们也都是到了近代才独立出来。李泽厚的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中,最重要也最具创造性的,就是后来广受重视的“积淀说”——所谓“积淀”,是指人类在与动物分野后,为求生存,在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不断改造客观世界,而这漫长过程也逐渐形成了人类自身的、尤其是心理的改变。
李泽厚由此提出:美是实践的产物,也是积淀的成果。这一“积淀”理论,也贯穿于他后来几十年的思想史研究和康德研究中,一直到他晚年“情本体”哲学本体论的提出,都与此直接相关。可以说,这是他全部理论研究的核心观点。
文章插图
李泽厚作品《美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正是“美学热”在中国达到高峰的时期,也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另一位知名学者易中天曾回忆说:“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
不过,虽然《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认为,自己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为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这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