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菱|狷者,李泽厚( 四 )
杜欣欣问:“怎么你每次都赶上不好开的路呢?”李泽厚答非所问地回道:“我这人一辈子都是运气不好 。 ”
【张曼菱|狷者,李泽厚】步入耄耋之年 , 不断梳理作品 , 总结自己的哲学体系成了李泽厚的主要工作 , 每当编辑发来书稿 , 必定逐页审读 , 在修改处细心折角贴条来做提示 。 他承认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阅读自己的作品 , “因为我的一些东西一直遭到误解 , 希望多些人看 , 了解得更多一些 。 ”
但他也说不抱奢望 , “愿意看的就看 , 这不是我能左右的 。 特别是现代社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 , 很多人根本不会看 , 很难强求 。 不可能、也不必要回到八十年代那种盛况 。 ”
只是近几年 , 时间终是追上了李泽厚 。 依赖安眠药入睡 , 安装心脏起搏器 , 又摔伤了腰椎 。 在和马群林的对谈中 , 李泽厚提到自己已经老了 , 做不了很多事了 , 两只眼睛分别患了青光眼和黄斑裂孔 , 看书都坚持不了半小时 。
他对生死并不避讳 , 早在2006年出版的《李泽厚近年答问录》中 , 他就曾提到“这么老了 , 应该可以随时迎接死亡 , 尽管也可惜还有好些事情远未做完 , 但总会有人来做的” 。
八十岁接受采访时 , 李泽厚再次说道:“有的人为名为利活 , 有的人为儿女活 , 有的人为国家民族活 。 我的意愿跟马克思差不多 , 为人类活 , 所以我有本书叫《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 我现在是静悄悄地活着 , 也准备静悄悄地死掉 。 ”
他还设想要将自己的大脑冷冻起来 , “我觉得复活是不可能的 。 我是想证明文化是不是影响了大脑 , 几百年后 , 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 , 证明我的积淀理论 。 如果证明有影响 , 我觉得比我所有书加起来贡献都要大 。 ”
人生的最后阶段 , 李泽厚时常远眺窗外 , 目之所及是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 , 而他的骤然离世终究引起了众人的自发悼念——“人的一生有时辰 , 美的历程无尽头 。 ”
参考文章:
中国新闻周刊《李泽厚:我一直是孤独的》
南方人物周刊《我现在是静悄悄地活着 , 也准备静悄悄地死掉——对话李泽厚》
南方人物周刊《九十李泽厚 最后的访谈》
三联生活周刊《学者李泽厚》
新京报 《李泽厚:我最满意的三本著作里,排不上》
李泽厚:我走的路
新京报采访人员 马延君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 李泽厚|李泽厚:从Kant“绝对律令”新释说起
- 北大|李泽厚的“笨功夫”
- 中国|哲人李泽厚
- 梁漱溟|李泽厚先生往生一周感
- 李泽厚|李泽厚:中国艺术意境的最高层次是禅境
- 命运|特劳特邓德隆:忆91岁李泽厚先生!这两件事,让我泪流满面
- 李泽厚|谷雨|哲学家李泽厚逝世:91岁仍亲自改书,生前曾想冷冻大脑
- 李泽厚@哲学家陈嘉映缅怀李泽厚先生:几十年持续探索思考,他为当代学人树立卓越榜样
- 李泽厚|怀念李泽厚先生——一位同时开启两道闸门的思想巨匠|郭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