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方平@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席方平》,是《聊斋》里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篇?

席方平@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席方平》,是《聊斋》里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篇?
文章插图

答: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的“维权事件”,竟然把天庭地府都搅得天翻地覆?没错,这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名篇《席方平》。
在公认“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里,《席方平》堪称书中“人气”颇高的一篇。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席方平》的忠实读者,他不但认为《席方平》一文“借描写阴间的黑暗,来揭露清朝的人世间的黑暗”。更在建国后的多次重大会议上提到《席方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中认真学习,甚至疾呼“《席方平》应该选进中学课本。”
一篇只有两千多字的清初小说,真的能有这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那就先看看这部短篇小说,到底讲了啥故事。
席方平@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席方平》,是《聊斋》里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篇?
文章插图

《席方平》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平民百姓席方平的父亲席廉,遭同乡已故羊财主陷害。被羊财主买通地府差役抓进地府,受尽严刑拷打。悲愤的席方平为救父亲,毅然灵魂出窍下地府告状。他先后告到城隍爷与郡司处,没想到这两地的官员收了羊财主贿赂,反而把他一顿毒打。他又告到了阎罗王处,同样受了贿的阎罗王,先让他受尽酷刑,再假意送他回家,却把他安排投胎了事。倔强的席方平最终告上天庭,终于打赢官司,让恶人受到惩罚……
这样一桩“草民艰难伸冤”的故事套路,以及最后看上去圆满的“大团圆”结局,究竟有多大“现实魅力”?首先可以从作品本身看。以情节设计来说,看上去“老套”的《席方平》,剧情却是环环相扣:席父蒙冤后,告状的席方平遭城隍与郡守迫害的情节,只是开头简略一段。在阎罗王处的斗争,则是一波三折。从城隍郡守私下说情遭拒,到假装公正的阎王彻底翻脸,再到席方平拼着一口气斗智斗勇,成功告上天庭,全程一波三折,无比精彩。
作品里细节的刻画,更是文笔处处老辣。比如当席方平遭到阎王迫害,遭到“锯解其体”的酷刑时,文中“锯方下 , 觉顶脑渐辟 , 痛不可忍 , 顾亦忍而不号”一句,既让多少读者读到虐心,更让一个铁骨铮铮的席方平“立”在读者心中。而那“郡司扑席,仍批城隍复案。席至邑,备受械梏”“冥王漠若不闻”等段落,简约几句,就令那几位道貌岸然却满腹蛇蝎心肠的“地府狗官”,嘴脸跃然纸上。
席方平@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席方平》,是《聊斋》里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篇?
文章插图

而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的《席方平》,不但有着引人入胜的剧情,更有着叫人拍案叫绝的语言。特别是在席方平大冤得伸,主审官二郎神提笔写下判词时。这总共四百三十七字,完全以骈体文写成的判词,却是句句杀伤力十足,那买通官府制造冤案的羊财主,是“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那些为虎作伥的地府小鬼小吏,则是“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至于阎王郡守城隍等贪官?那更是“斧敲斫, 斫入木, 妇子之皮骨皆空”……
这字字句句,不知喊出了多少底层百姓的愤怒吼声,更不知把多少“阳间”贪官污吏啪啪打到脸肿。只看这一段判词,就可称骂得痛快。
仅看这些艺术价值就知道,为什么“《席方平》应该选进中学课本?”如果一位中学“学生党”,能够熟练领会《席方平》一文的情节设置技巧和语言艺术。那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高分都是指日可待。这里也捎带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如果想让您的孩子中高考语文拿高分,必须反复仔细品读《席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