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冈|东西问丨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东西问)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中新社北京11月6日电题: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作者 苏婧欣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范围广泛 。 历史上 , 日本曾多次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 , 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 新冠疫情期间 , 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有“岂曰无衣 , 与子同裳”以及“山川异域 , 风月同天”等诗文 , 令人动容 。 中国古典文学如何打动现代日本读者? 近日 , 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会长松冈荣志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畅谈跨文化视域下的翻译技巧时指出 , 日中文学相互影响 , 中国文学被译介到日本 , 成为日本读者憧憬和亲近中国的基础 , 优秀的文学与学术翻译对促进日中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 。
文章图片
资料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录制视频为武汉、为中国加油 。 (视频截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新译中国古籍在现代日本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作为《诗经》与《宋词选》日译本的翻译 , 参与了《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 。 该书采用中外文对照的形式 , 对中国历代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介绍 。 过去 , 也有日本学者尝试将《诗经》译成日语 。 有人采用“训读” , 有人采用“音读” 。 而您为何选择用现代日语翻译《诗经》?
松冈荣志:我翻译《诗经》时 , 首先想到的是读者 , 特别是现在和未来的读者 。 当我们的子孙与《诗经》邂逅 , 他们会读到一个怎样的译本?以《国风》为例 , 它由当时中国各地的民谣构成 。 比如《郑风·溱洧》 , 它描写了年轻男女嬉闹的样子 , 表达了恋爱的悸动心情 。 如果用语气生硬的“训读”来翻译 , 就很难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情感 。 因此 , 我选择用现代日语翻译《诗经》 。 值得注意的是 , 还是要考虑文体对翻译的影响 。 《雅》《颂》中的诗歌与《国风》中的民谣不同 , 它们是庄严肃穆的庙堂之声 。 在翻译《国风》时 , 我多使用柔和感性的和语词汇 , 多用平假名;而在翻译《雅》《颂》时 , 我使用更多的汉字与汉语词汇 , 以表现庄重之感 。
【松冈|东西问丨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文章图片
资料图:“文化中国·诗经合阳”于文华·万人唱诵《诗经》活动在陕西合阳举办 。 中新社采访人员 任海霞 摄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中新社采访人员:《诗经》与《宋词选》都是诗歌体裁的作品 , 而韵律对于诗歌来说非常重要 。 您认为中日在诗歌韵律方面有哪些异同?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差异带来的影响?
松冈荣志:众所周知 , 日本诗歌主要以“五七调”为主 , 简单来说就是五个字和七个字的组合 。 而中国的绝句与律诗也有“五言”“七言”的说法 。 我想 , 两国的诗歌在节奏上是相近的 。 但日语的元音和辅音相对较少 , 所以在音调上容易变得单调 。 另外 , 日语的声调也与中文的平仄不同 。 日语是单音节语言 , 所以日文诗歌的韵律难免会有缺乏变化之感 。
如果用古典日语翻译诗歌 , 节奏问题或许更易处理 , 但理解上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 。 而我的现代日语译法虽易理解 , 却也不好处理韵律问题 。 不过 , 我依然希望译诗能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 在翻译的过程中 , 我曾邀请数名青年师生来阅读我的译诗 , 并多次就诗的节奏问题进行交流 。 值得一提的是 , 我翻译的《宋词选》中还暗含了日本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歌谣曲的旋律 , 年长的读者或许可以会心一笑 。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
- |40岁以后,要扔掉这3样东西,日子才会越来越顺,但很多人做不到
- 良渚镇|东西问|从手铲到卫星,良渚考古何以反映考古学变迁?
- 朱熹|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娃娃一语道破
- 相声|最好用的钓鱼药酒不在渔具店,而在自己家,这三样东西混合就可以
- 女孩|每次帮同事买东西都少给钱,既委屈又不好意思要,这个做法很适合
- 春秋&千古绝对!上联:“莫言春秋,老子无东西”, 下联太经典了
- 香火&农村俗话:“东西三不借,借了家准败”,何意?哪三种东西不外借
- |一个人混的好不好,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而是看是否拥有这3样东西
- 蓑衣!贾宝玉有件东西很珍贵,没有送给林黛玉,却送给了探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