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许纪霖|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五四时期“新派中的旧派”( 三 )


胡适|许纪霖|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五四时期“新派中的旧派”
本文图片

欧文·白璧德
在“哈佛帮”之中 , 在见解和学问上高人一头的 , 是陈寅恪 。 吴宓第一次见到他 , 便为其学识深深折服 , 吴宓在日记中记载:“陈君学问渊博 , 识力精到 。 远非侪辈所能及 。 而又性情和爽 , 志行高洁 , 深为倾倒” 。 后来吴宓回忆说:“始宓于民国八年 , 在美国哈佛大学 , 得识陈寅恪 , 当时即惊其博学 , 而服其卓识 。 驰书国内诸友 , 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 , 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 ……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 吴宓所言不虚 , 从吴宓日记记载的与陈寅恪的私下谈话中 , 可以看到陈寅恪不仅有专深而广博的知识 , 而且打通古今中西 , 有超越脱俗的大见识 。 1919年年底 , 陈寅恪在闲聊时对吴宓说:“中国古人 , 素擅长政治与实践伦理学 , 与罗马人最相似;其言道德 , 惟重实用 。 不究虚理 , 其长处短处均在此 。 长处 , 即修齐治平之旨 , 短处 , 即实事之利害得失 , 观察过明 , 而乏精深远大之思 。 ……而救国经世 , 尤必以精神之学问(谓形而上学)为根基 。 乃吾国留学生不知研究 , 且鄙弃之 , 不自伤其愚陋 , 皆由偏重实用积习未改之故 。 此后若中国之实业发达 , 生计优裕 , 财源浚辟 , 则中国人经商营业之长技 , 可得其用 , 而中国人 , 当可为世界之首商 。 然若冀中国人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 , 则决难必也 。 ”说这番话的时候 , 陈寅恪未满三十岁 , 一百年后重温 , 不得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 中国文化可以造就一流的商业和技术 , 富强发达 , 雄傲天下 , 唯独过于注重实用 , 缺乏科学和形而上精神 , “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 , 而不图精神之救药 , 势必至人欲横流 , 道义沦丧” 。 陈寅恪虽然不参与《学衡》的具体事务 , 但他的观念通过吴宓的中介 , 奠定了学衡派的基本精神 。
胡适|许纪霖|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五四时期“新派中的旧派”
本文图片

陈寅恪
留美学生分化 , “哥大帮”与“哈佛帮”的分道扬镳 , 最初并非是进步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观念分歧 , 而是从“文化惯习”开始的 。 这些读英文书、吃洋面包的留洋学生 , 即使到了美国 , 依然保留有传统文人的习惯 , 以诗会友 , 互相唱和 。 “哈佛帮”喜欢作旧体诗词 , 吴宓日记中有多处记载与陈寅恪互赠新诗 。 陈将诗词写示吴宓之后 , 即刻撕成碎片 , 不作保留 。 但吴宓过目不忘 , 回家之后 , 即在日记中诵录 。 《学衡》创办之后 , 文苑版的主编是胡先骕 , 他是南社会员 , 推崇“同光体” , 邀约了众多喜欢宋诗的南社会员在《学衡》发表诗作 。 然而 , 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却开始尝试用白话写诗 , 就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办《青年杂志》的同时 , 他在给梅光迪的信中 , 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神州文学久枯馁 , 百年未有健者起 。 新潮之来不可止 , 文学革命其时矣!”胡适提出:“文学革命何自始 , 要须作诗如作文” , 称要从写作白话诗歌开始 。 梅光迪与胡适本来是安徽同乡 , 早在出国之前在上海就认识 , 成为好友 , 在美留学期间来往书信不断 , 争论也不断 。 梅光迪强烈反对胡适的白话革命的主张 , 劝胡适:“文章体裁不同 , 小说词曲固可用白话 , 诗文则不可 。 今之欧美 , 狂澜横流 , 所谓‘新潮流’、‘新潮流’者 , 耳已闻之熟矣 , 有心人须立定脚根 , 勿为所摇” 。 胡适因此后来说文学革命是被梅光迪逼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