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四 )


本文图片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金花菱形摩羯纹银盘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摩羯形金耳坠
1983年7月 , 通辽市科左中旗康乡核心窝辽墓出土摩羯形三彩陶壶 , 此壶是盛水、酒、奶等液体的容器 。 整体造型为莲花托起一个展翅跳跃的摩羯 , 壶与摩羯融为一体 , 巧若天成 。 摩羯口里含着一圆珠 , 珠孔为流 , 兽角后有注水口 , 翼和尾之间以梁相连为执手 ,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 为辽三彩中罕见的精品 。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科左中旗康乡核心窝辽墓出土摩羯形三彩陶壶
此外 , 在辽宁省建平县硃碌科村辽墓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架马吐乡小努木村辽墓 ,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千德木辽墓 , 都出土有摩羯鱼形金耳饰 。 在河北省凌源市八串铺村下嘛沟墓出土有摩羯纹五曲银碗 。 内蒙古赤峰市克拉沁旗锦山出土一件摩羯形鎏金錾花提梁银壶 。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出土了一批丝织品 , 包括一顶辽代缂丝荷花摩羯纹棉帽 , 其上边绣有摩羯 。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克拉沁旗锦山出土摩羯形鎏金錾花提梁银壶
此外 , 除了金银器、陶瓷器上的摩羯纹 , 在一些墓葬、石窟和壁画墓中都有发现摩羯纹 。 如重庆市南川区来游关宋代墓葬2号墓北壁的青龙及摩羯图案 。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来游关宋代墓葬的摩羯图案
三、摩羯及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主要是按照摩羯古印度说来叙述论证 , 所以如果想要研究中国的摩羯或者摩羯纹饰 , 那么首先就得联想到佛教的传入 。 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原地区 , 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 。 而被佛陀所制服收编后的摩羯 , 也随着佛教顺理成章地直入中国腹地 。
1、东晋到唐——传入期
摩羯最早出现在从两晋时期的佛教文献中 , 关于摩羯的形象特点总结如下:摩羯身体巨大 , 双眼如日 , 牙齿似山 , 性恶 , 毁坏船只 , 加害于人 。 其形状为“长鼻上卷 , 鼻下两卷须 , 口大张 , 獠牙外露 , 长舌 , 眼圆睁 , 眼厚 , 螺旋羊角绕一小牛耳 , 头顶至颈整粗状鬃毛 , 鱼身鱼尾 。 ”当摩羯造像刚传入中国之时 , 它的形象和印度摩羯的形象保持一致性 , 呈现出凶狠、威猛、狰狞吓人的造型特征 。 当然随佛教传人中国的深入后 , 摩羯文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异 , 即从印度民间传说中恐惧的怪兽 , 变成中国化的镇邪、祈福的瑞兽 。 摩羯形象的最早出现是在绘画作品中 , 即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 2000年发掘的安伽墓 , 系北周时期粟特人墓葬 , 石围屏上雕刻的摩羯图案 , 为我国目前最早的摩羯纹饰实物 。 隋开皇二年十二月下葬的李和墓石椁盖顶沿边刻饰有怪兽头 。 这两件石刻摩羯都是只有头部 , 对比上述两件早期摩羯纹实物 , 不难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 都是张口露出利齿 , 长鼻上卷 , 怒目圆睁 。
2、隋唐时期——融合高潮期(与中国“龙文化”与“鱼文化”融合)
从隋唐时期开始 , 摩羯的造像融入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图腾的龙和鱼的特征 , 逐渐被人们添加上了鱼的双鳍造型以及龙的龙角造型 。 通过对已经出土的含有摩羯纹的隋唐文物的观察 , 我们很容易发现摩羯纹在这一时期的演变规律 。 如美国内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一件唐代鎏金银碗 , 属于盛唐时期 , 其内底錾刻摩羯纹 , 长鼻上伸 , 鼻孔侧后有卷须两根 , 口大张 , 獠牙外露 , 长舌上卷 , 眼圆睁 , 眼后一螺旋状羊角绕一较小的牛耳 , 头顶至颈竖立猬鬃 。 其獠牙、长鼻、羊角及张口欲吞的形态均是印度摩羯纹常见的特征 。 而后摩羯的中国化倾向日渐明显 。 如辽宁昭盟喀喇沁旗(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发掘出土的唐中期鎏金银盘 , 盘中心一对摩羯同向回游欲吞食中心的一粒火焰珠 , 摩羯形象与印度摩羯近似 , 而身体却似鲤鱼摇头侧身摆尾 , 鱼鳍扇开活灵活现 , 体现了中国化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