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五 )


除此之外 , 唐朝早期的摩羯和印度及中亚地区的摩羯一样没有翅膀 , 从唐代中期开始 , 金银器上才出现了有翅膀的摩羯纹饰及摩羯造像 , 例如: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所出土的摩羯纹四曲金长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丁卯桥所出鎏金银盘上的摩羯纹也出现了翅膀 。 此外 , 这时摩羯的头顶上开始出现分叉角 , 可以说此时摩羯的形象与早期传入我国的摩羯造型相比更为丰满 。 这种长出龙角、鱼身、双鳍翅的摩羯造像已经被中国文化整合 , 并被中华民族重新理解 , 并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 摩羯中国化的基本形象在唐朝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 中国人对于“龙”和“鱼”有着特殊的崇拜情结 。 由于中国“鱼文化”中“多子多福” , “鲤鱼跳过龙门可成龙”观念以及对龙的崇拜 。 使得这种龙首鱼身造型的摩羯造像 , 在唐代备受推崇 。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美国内尔森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唐代鎏金银碗
3、辽宋时期——发展期(中国化摩羯完全代替印度摩羯)
从辽代开始 , 摩羯的翅与鳍变得小而贴身 , 整体造型与现实鱼类更为接近 。 在这一时期 , 摩羯开始以实物造型的方式出现 , 这点可以从出去器物来一窥究竟 。 比如在内蒙古赤峰出土的辽三彩壶 , 哲里木盟库伦旗五号墓出土的白釉摩羯形水盂 。 又如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辽代鎏金摩羯纹铜带具等等都具有很显著的摩羯形象 。 此外 , 摩羯形金耳坠在许多辽代贵族墓中均有出土 , 均为圆雕式 , 装饰手法采用镂空、镶嵌、模压、錾刻等多种工艺 。
摩羯纹发展到南宋时期 , “去本源化”的程度越加的显著 , 头部已无印度摩羯那长鼻上卷 , 鼻下两卷须 , 口大张 , 獠牙外露 , 长舌的特点 。 这一时期中国化的鱼形摩羯形象在瓷器中应用广泛:有作为主题纹饰出现的;也有作辅助纹饰 , 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 , 衬托幼童嬉戏主题纹饰等形式 。 相对于其他窑系 , 耀州窑中以摩羯纹为装饰纹样的器物比较多见 , 往往装饰在青瓷碗的内壁 , 头上长角 , 长鼻上卷 。
摩羯纹发展到金朝 , 明显受汉文化影响较多 。 金代铜镜中以摩羯纹为装饰题材的很多见 , 在金镜中 , 中国式鱼龙长着臃肿的身体 , 身上长有强有力的翅膀 , 一般与海水纹相结合 。 这时期 , 虚构的摩羯纹饰 , 推陈出新 , 变得更加流行 。 佛教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深远 , 这可以从金代摩羯纹的变化和运用中“窥见一斑” 。
西夏时期 , 大概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 , 摩羯造型与印度、中亚地区的摩羯像头部还非常接近 , 但是鼻子的长度有所缩短 , 头部隐约能看到中原龙的形态 , 身体部分仍保留鱼身的形态 。 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第61窟彩绘壁画 , 年代大约属西夏时期 , 彩绘中的摩羯长着像龙一样的大长头、尖耳、鱼身 , 胸鳍宽大像翅膀一样 , 有尾 。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纹饰|摩羯纹饰在中国的演变
本文图片

莫高窟第61窟甬道里的壁画
另外 , 在同一时期的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壁画中 , 也有用作装饰的佛教神兽的摩羯鱼的形象出现 。
正是由于中国文化观念对于印度原始摩羯形象的演绎 , 宋以后 , “鱼龙合体的中国版摩羯形象与原生的印度版怪兽摩羯形象己经逐渐完成了更替 。 ”此外 , 摩羯原本与龙无关 , 但是传入中国后 , 其形象逐渐“龙”化 。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 , 均有鱼龙形佩饰 , 一般用白玉或者青玉雕成 , 玉质上乘 , 雕刻细致 , 摩羯形象惟妙惟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