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如何完成的?

【原著|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如何完成的?】对不少中国人来说 , 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两部电视剧是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作品 。 自诞生以来 , 它们一直发挥着“科普”文学名著的作用 。 日前 , 某网站重播“弹幕版”四大名著 , 《三国演义》以1.3亿的播放量和188万的弹幕数一骑绝尘 , 而《红楼梦》在过去34年里重播更是多达1500多次 。
两部经典作品是如何完成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秋时节 , 在原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寓所里 , 两部作品的导演王扶林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 当天 , 他身着白色棉质衬衫和深蓝色牛仔裤 , 笑意盈盈地斜靠在沙发上 , 尽管已是90岁高龄 , 却鹤发童颜 , 面颊泛光 , 睿智机敏不减当年 。
原著|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如何完成的?
文章图片

王扶林 资料图片
“拍摄《红楼梦》时 , 作曲家王立平是第一个进组的 , 当时饰演宝玉、黛玉、宝钗的演员都还没就位 , 这是为什么?”王扶林以影视剧惯用的悬念手法把我带进了他的红楼世界 。
在影视剧中 , 配乐如同其名 , 如配角一样长期处于从属地位 , 许多导演往往拍完了戏才请人根据剧情作词谱曲 , 但王扶林却反其道而行之 。 当年 , 王立平跟着红学家胡文彬和主创们四处参观北京的明清建筑 , 剧组的人也纳闷:这么早把王立平弄来干吗?
“这就是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 ”为了让演员沉浸式体验角色 , 王扶林让王立平提前写出《序曲》和《枉凝眉》 , 演员们踩着音乐的锣鼓点练功、听讲座 , 生活在一种音乐营造的红楼情境中 。
同样 , 拍摄《三国演义》时 , 剧本尚未改编好 , 王扶林就让谷建芬提前拿出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 让主创们踩着音乐的节奏 , 回到1800年前的历史时空 , 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 在王扶林看来 , 影视音乐并非隐匿于画面背后的配角 , 它与演员的对白共同构成了画面的语言 。
原著|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如何完成的?
文章图片

87版《红楼梦》剧照 。 资料图片
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演员与原著人物高度贴合 , “好似从书中走出来的人儿一般” 。 谈到对角色的“神还原” , 王扶林说:“有人说我会审美 , 选对了一群姑娘和文臣武将 , 我说不是我审美水平高 , 而是我根据原著的要求来选演员 , 要是自作聪明就坏了 。 ”
按王扶林的经验 , 选角重在情态传神 , 气质贴切 。 演员漂不漂亮倒是次要的 , 关键要符合原著人物的神韵 。 “陈晓旭算不上特别漂亮 , 但她身上有林黛玉的气质 , 这种气质不是靠演技能演得出的 。 再如演诸葛亮的唐国强 , 当时有人认为他是奶油小生 , 与神机妙算、胸怀韬略的诸葛亮相去甚远 , 但我觉得他有儒雅之气、智慧之相 , 非常贴合原著人物的气质 。 ”在王扶林看来 , 导演一定要有选人的眼光 。
即便导演有眼光 , 87版《红楼梦》选演员还是花了三年多时间 。 为一部戏全国海选演员、耗费数载光阴 , 这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奢侈 , 但正是慢工出细活的沉稳和恒心笃定的赤诚 , 才成就了经典历久弥新的质感和分量 。
王扶林把拍一部经典电视剧比喻成一次从零开始的创业 。 《红楼梦》是室内戏 , 他原以为很容易拍 , 后来真拍起来发现太难了 。 戏剧讲求矛盾冲突与戏剧性 , 可《红楼梦》里既没有激烈的矛盾 , 也没有剑拔弩张的场面 , 有的只是琐碎的生活细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 比如今天打牌 , 明天猜谜语 , 后天做游戏 , 相互打情骂俏使小性子 , 要在这些平淡琐碎的生活日常里塑造人物、体现主题 , 十分考验导演掌控全局和提炼主旨的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