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人物|廖昌永:参加《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我有我的私心
【廖昌永|人物|廖昌永:参加《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我有我的私心】
本文图片
1988年夏天 , 20岁的廖昌永坐了两天两夜火车从四川来到上海 。 大雨中 , 他脱下临行前妈妈一针针缝出的新布鞋 , 塞进背包 。 一双赤脚 , 像走农村的田埂一样 , 走进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门 。
一晃30年多过去了 , 廖昌永还在这里 。 立冬这天 , 上海降温了 , 走出汾阳路20号 , 他裹紧上衣 , 几步拐到复兴中路 , 过马路钻进热闹的黑石M+园区 , 踩过许多飘落的梧桐叶 。
落叶季 , “梧桐·名家汇”第二季收官 , 廖昌永带着学生们登台 , 几十位观众是徐汇区天平街道的居民 。 这让他想起自己当学生的时候 , 曾跟随恩师——被誉为“中国夜莺”的周小燕 , 在社区为居民演出的情景 。
“周老师在世的时候 , 我每个星期都会去她那儿上课 , 唱给她听 , 就是为了检验自己技术是不是变形了 , 曲目合不合适 , 唱得对不对得起观众 。 现在 , 我依然喜欢课堂 , 喜欢跟学生们教学相长 , 因为歌唱是一辈子的事业 。 ”
本文图片
《声入人心》后 , 上音报考人数曾成倍增长
一位歌唱家、音乐学院院长 , 接连出现在《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 , 有人称赞 , 也有人质疑 。
“对我来说 , 音乐没有高低 , 只有好坏之分 , 流行音乐也有不少有品位的好作品 。 ”廖昌永说 , “参加这些节目 , 我有我的私心:我很想知道 ,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音乐 。 他们视野开阔 , 听得很多 , 流行音乐也有灵魂、蓝调、说唱等类别 , 我想多看多吸收 , 跟年轻人同频共振 , 保持年轻的艺术视野 。 ”
本文图片
周小燕当年也是这样 。 廖昌永记得 , 那些年自己从国外演出回来 , 给周老师带的礼物总是最新的唱片和最新的乐谱 , 周老师总是乐此不疲地听他讲述全世界最好的歌剧院都在排什么戏 。
这也许就是周小燕“不老”的原因 。 “你知道吗?她95岁的时候 , 还问家里的阿姨:等我老了 , 自己不能坐了怎么办?她从没觉得老 , 即使不能出门 , 她也总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世界 。 ”廖昌永说 。
本文图片
他还记得第一次现场聆听世界级音乐会 , 是1992年在旧金山歌剧院学习 。 一个月的时间 , 他如饥似渴地听了多场音乐会和歌剧 。 在那之前 , 只能靠听唱片 。
那时候太穷了 , 每个月能吃饱饭已是万幸 , 没钱买唱片 , 只能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音响室里反反复复听卡带 , 直到把它听坏 。 而到了信息时代 , 一切都唾手可得 。 “我很羡慕现在的学生们 , 我多希望能够晚生20年 , 重新去学习 , 相信会比我那时候进步更多 。 ”
廖昌永透露 , 《声入人心》第一季结束后 , 上海音乐学院报考人数从1000人涨到3000人 , 第二年又从3000人涨到6000人 , 光声乐系一年就有2000人报名 。 “如果这样一档节目让大家更加亲近古典音乐 , 何乐而不为?”
《声入人心》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流量” , 廖昌永在录节目时就曾对他们说:“我觉得流量和艺术并非相悖 , 许多大艺术家都与流量相伴 。 但流量是把‘双刃剑’ , 你要是把它呵护好了 , 它是你事业的助力;如果骄傲自满 , 对自己要求降低 , 这把剑就会伤到你 。 只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 学好每一个篇章 , 流量才会长久 , 而非昙花一现 。 ”
- |17位著名历史人物的死亡面具,在他们死后不久制作的
- 墨香铜臭$墨香太爱主角不愿他们跌落道德制高点?笔下人物没有完美只有生动
- 约翰·辛格·萨金特@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油画人物作品欣赏
- jiojio!看她画水彩都好治愈,她的插画人物随意、慵懒
- Scheffer@古典雅致女性画像——荷兰学院派画家Scheffer人物肖像油画欣赏
- 奥利弗&纯情与美丽~英国画家威廉·奥利弗女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 人物@108将中,有9人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其中有哪些人配不上
- 鲁公!艺术家最体面的活法:参加拍卖会
- 花脸|京剧里的李逵
- 红楼梦人物论$司棋被赶出紫菱洲时,为何哭得如此绝望?一切皆因迎春的一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