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吴人张旭 , 善草书帖 , 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 自此草书长进 , 豪荡感激 。 ”
这是诗圣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文里记录的草圣张旭轶事 。 大唐书法家张旭 , 后来被人尊为草圣 , 的确离不开舞蹈家公孙大娘的舞剑之功 。 以舞入线条 , 以武功入墨色 , 张旭堪称一绝 。
今世 , 也有一个书法家 , 不仅从小习武 , 而且还爱把武术融入书法作品之中 , 他就是舒炯 。
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文章图片

舒炯
舒炯本来计划在今年国庆节前举办自己的第四场书法个展 。 身为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极为忙碌 , 因为对呈现作品的精益求精 , 已经一再推迟展览的时间 。
他最终准备了108件(组)作品 , 规模比2014年在杜甫草堂的那场略小一点 。 展览准备就绪后 , 突如其来的变化却又发生了 。
“这下只有继续推迟了 。 ”他轻轻摇头笑道 , “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开展了 。 ”立冬之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 这位著名书法家身着家居服 , 坐在客厅里一边泡功夫茶 , 一边和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聊起他钻研半生的书法 。
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文章图片

“势来不可遏 , 势去不可止”
书法家举办个展 , 殊为不易 , 常见的是参加群展和联展 , 每人拿出一两件 , 便足以让观众们大致感受其风格 , 让内行们看到其功力 。
“书法不像绘画 , 绘画的组成元素极为丰富 , 山水、植物、动物、人……很容易就能组合出千变万化的内容 , 而书法几乎只有点与线 , 形式区别无非是对联、条幅、扇面、斗方等不同尺幅 , 真、草、篆、隶、行等不同字体 。 ”舒炯说 。
因此 , 一场书法个展最“难办”之处 , 就是要让每幅书法都尽力呈现出不同的感觉 , 基于这种特定的感觉 , 才能让这幅字和其他的字都不一样 。 这种差异性 , 只能从书法家书写每一幅作品时当下的状态和心境中生发出来 , 不能强求 , 亦无法坐等 。
“和创作诗歌很像 , 就是一瞬间的感觉 , 让你有创作的冲动 。 当这种感觉消失 , 就再也找不回来 。 下一次的感觉就指向另外的作品了 , 每一次都不一样 。 ”舒炯说 , “所以创作书法作品 , 必然要一气呵成 , 不可能说我今天写一半明天写一半 , 分别写出来 , 永远都合不拢 。 ”
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文章图片

舒炯作品
他说的这种必须一气呵成、倾注于笔尖的感觉 , 就是书法家口中常说的“势” 。 这个字同样适用于艺术创作 , “比如那个断臂维纳斯 , 很多人试过把这件雕塑的胳膊做完整 , 但最终都‘接不起’ , 感觉不对 。 就是因为那个整体的‘势’已经断了 , 再续 , 永远都续不起 。 ”
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 , 在其名篇《九势》中写过一句“势来不可遏 , 势去不可止” , 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 蔡邕所描述的书法之“势” , 和陆游描述诗歌灵感的“文章本天成 , 妙手偶得之” , 本质也是一样 。
舒炯相信 。 这世间有一些最基本的道理 , 就像哲学所说的“本体” , 是恒久不变的 。 围绕这些道理的表达和阐释 , 虽然层出不穷 , 也万变不离其宗 。 无论是画家、书法家还是诗人 , 那种一瞬间心中若有所动、想要表达的感受 , 和他们努力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的努力 , 彼此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