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三 )


他说 , 书法家执笔写字 , 一如武林高手执刀剑 , 力道在似紧非紧之间 , 关键是全神贯注 , 思维凝聚 , 此时无论谁来试图扰动 , 都能在电光火石之间作出反应 。
因此 , 不是王献之始终用力握笔 , 而是他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 , 以极快的速度瞬间发力 , 拽住了正被父亲抽走的笔——如果这个传说为真的话 。
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文章图片

在寂寞的道路上 , 实践陶渊明的某种理想
1979年 , 中国书法家协会还没有成立 , 先搞了一个筹备委员会 , 准备以办展览的形式 , 在全国范围内摸个底 , 了解一下各地的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状况 。 这便有了1980年的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
筹备组最后选定了600多件优秀作品展出 , 舒炯当时23岁 , 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参展者 。 第二年展览正式开幕前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也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去看展览 。
启功看到舒炯的字 , 线条爽朗遒劲 , 气势奔放 , 不觉赞道:“四川这位舒炯老先生的字 , 很不错啊 , 他多大年纪了?”
当时陪在他身边的一位研究生万光治(后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也是成都人 , 并且恰好认识舒炯 , 他赶忙告诉老师:这幅字不是老先生写的 , 这个年轻人才24岁 。 启功惊叹之余 , 赞舒炯为“书法神童” 。 年轻的舒炯从此在书法界崭露头角 , 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
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文章图片

舒炯作品
书法家写字 , 文本多取材于古代诗词文章 , 反复摹写之余 , 也对古典文学有更深入广泛的了解 。 舒炯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是陶渊明 。
“大多数人一提到陶渊明 , 就想到他的归隐生活 , 他的桃花源 。 其实他也写过不少很有气势的诗 , 比如‘精卫衔微木 , 将以填沧海 。 刑天舞干戚 , 猛志固常在’这样的 。 ”舒炯说 , “在陶渊明身上 , 既有文人的高雅气质 , 也有贵族的骄傲精神 , 同时还有一种贴近自然的质朴纯真 , 是很难得的 。 ”
成都大学教授、美学博士王兴国 , 从事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多年 , 他曾专门分析过舒炯1997年出版的《舒炯书法艺术》和2011年出版的《色相非相》 。
王兴国认为 , 舒炯40岁之前 , 书法风格厚重拙朴 , 结字奇险 , 章法考究;而在他50岁之后 , 笔意更加内敛 , 形式与章法上不像早期作品那般“耀眼” , 线条更圆融柔和 , 格调愈加古雅 , 令人观之神清气爽 , 回味绵长 。 看似随意的线条与结字 , 处处蕴含了作者非凡的笔墨驾驭功力和平淡天真、淳朴至极的心性与境界 。
这份心性与境界 , 赋予舒炯的书法艺术令人见之忘俗的清雅气质 , 这种气质与陶渊明的诗意 , 也颇有相通之处 。
由于欣赏门槛较高 , 书法艺术相较形式多元的绘画而言 , 走的是一条更加寂寞的路 。 但真正有志于此的书法家们 , 多少都在实践着陶渊明的某种理想——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乔雪阳 图据受访者
【张旭|红星大家|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编辑|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