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棋海拾珠|枰声局影论英雄 染指黑白点乾坤( 二 )


最初 , 人们常精选海边江畔的鹅卵石为棋 , 深色为黑 , 浅色为白 , 自是天成 。 然而 , 天然的鹅卵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 人们开始寻思着棋子的规模化生产 , 原料则是花岗岩一类的石材 , 白棋多为汉白玉 , 黑棋则为绿色矿石 。 当时的敦煌寿昌、河南蔡州汝南 , 皆因石产丰富而成为有名的贡棋产地 。 随着冶炼术的进步 , 将各种矿石混合烧炼成棋子成为可能 , 云子 , 便应运而生 。 唐代傅梦求的《围棋赋》中便有“枰设文楸之木 , 子出滇南之炉”之说;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宏祖在其不朽之著《徐霞客游记》中也提到 , “棋子出云南 , 以永昌为上” 。 云子白如脂玉 , 黑中透碧 , 以晶莹剔透和手感温润而蜚声海内 。 滇南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棋子产地 。
这棋下到这会儿 , 似乎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 玉子文楸 , 毕竟还是坐实之物 , 若摆在竹间松下 , 风中水畔 , 则进入了一种“虚境” 。 下棋讲究的不光是胜负之乐趣 , 更有精神的向往 , “弈翁之意不在棋” , 而在乎山水之间 。 这种“弈趣” , 又被文人墨客们低吟浅唱 , 歌咏不休 。
自古有棋即有棋局
围棋|棋海拾珠|枰声局影论英雄 染指黑白点乾坤
本文图片

棋局临飞瀑 , 棋声与瀑分 。
下山千尺雪 , 背水两家军 。
风里叶如斗 , 窗前鸟不闻 。
浑凝仙子戏 , 橘叟与桐君 。
――袁枚
诗人好个雅兴 , 将棋阵设在千尺雪练之下 。 背水相搏 , 棋声、瀑声、风声、鸟声交织在一起 , 使人忘却尘俗 , 如入仙境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棋声流水古松间 , 现代人为了追寻这种古风 , 也把围棋引入了水乡周庄 , 把比赛放在了同里的庭园 。 小楼夜听潇潇雨 , 棋子厅堂寂静中 , 棋盘上的激烈搏杀 , 便平添了些许幽思古韵 。 当然 , 如果把棋放在华山峭壁之上 , 这棋里也就多了几分英风侠气 。
这“弈趣”是雅得不能再雅了 。 然而中国围棋几千年的兴盛 , 却未必是文人骚客们在“大雅之堂”雅玩能玩得出来的 , 倒是凡俗间更为广阔的天地 , 为围棋的滋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这土壤便是茶馆 。
随着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萌芽 , 城市的繁荣 ,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 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成为人们聚会休闲之地 , 围棋也随之渗透到瓦舍勾栏 , 茶楼酒肆 。 出身本来就卑微的黑白子 , 回归本色 , 进入寻常百姓家 。
在这里 , 有茶便有棋 , 有棋便有棋迷 , 他们的日子 , 与其说是在“茶”里泡着 , 倒不如说是在“棋”里泡着 。 有下棋的 , 也有观棋的;有打发时光的 , 也有藉此谋生的;有跃跃欲试的愣头青 , 也有不动声色的老江湖……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市民文化载体 , 茶馆或许免不了“荤者杂陈”之嫌 , 然而从古至今 , 它对中国围棋的普及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 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
当历史跨入被称之网络时代的今天 , 互联网以它强劲的冲击力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式和生存模式 , 当然也改变着围棋的话语形式和对弈方式 , 网络围棋似乎在一夜间席卷大江南北 , 人们开始用鼠标和键盘与天涯咫尺、认识不认识的棋友进行“手谈” 。
这里是真正的棋迷天堂 。 只要点击鼠标登录大大小小的围棋网站 , 你就可以进入精彩纷呈的围棋世界尽情漫游 , 不讲究身份 , 也不需要段位 , 什么人都可以设坛摆擂 , 相邀天下英雄;什么人都可以谈玄论道 , 畅抒真知灼见 , 兴起时 , 发一帖子 , 立马会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呼应 , 喝彩的 , 拍砖的 , 灌水的 , 大家热闹一番 , 然后各自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