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美奈&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人性之恶的实验室|一周新书风向标( 二 )
文学
文章插图
《让我独自一人:爱的剖析》
作者:[法]玛塞勒·索瓦若/袁筱一(导读)
译者:唐洋洋
版本: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肖舒妍
这本写于1930年——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小书曾多次再版,2018年“青马文化”的版本在豆瓣由1006人打出了7.6,在今年7月“一頁”的版本(以下简称“一頁版”)之后,“好读”又旋即出版了另一版本。这三个版本并非简单再版,译者不同,就连书名和副标题都不尽相同。
为什么这本书会被一再出版,一再翻译?平心而论,这本书不过是一位罹患肺结核的女子,在病榻上写给抛弃她另觅新欢的爱人的4封书信,寥寥数十页,私密而个人,很难说有多高的文学性,更遑论多大的公共性。大部分读者草草翻完,都会觉得“看了个寂寞”。而打下一星差评的读者,最常用的评论就是“我要是失恋了,也能写得出来”。
一頁版的特别之处,是加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的导读,还原了作者玛塞勒·索瓦若的生平、写作背景与这本书的出版历程。而这篇导读恰恰回答了上述问题。书信中反复出现的对自尊的强调、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自由的向往,在今天的读者看来也许司空见惯,却领先于那个时代,为当时因爱情而肝肠寸断、因失恋而怀疑自我的女性点亮了一盏明灯。
更何况,书中的剖析和论断也并非全然过时。其中一些带着刻薄语气的对抛弃自己的“渣男”的描述,读来仍能让我会心一笑,忍不住想送给当下的某些男性,不同之处只在于,他们的迷惑行为和自我认知比起上个世纪的男性更为糟糕而已。
至于“我要是失恋了,也能写得出来”这一观点,我认为关键在于“写不写”,而不是“能不能”。这种私密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而是不吐不快的自我疗愈。索瓦若写下这些信件后,并没有寄出,也没有出版,不久后便因病去世。此后,这份手稿才在她的朋友圈中流传,小范围出版,最后反复再版。但我想,她的目的早就达到了。
社科
文章插图
《法西斯谎言简史》
作者:[阿根廷]费德里科·芬切尔斯坦
译者:张见微
版本: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年11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李永博
作为20世纪最大的人类之恶,法西斯主义是人文社科领域几十年长盛不衰的热议话题。这本小书的独特视角在于,作者采用了历史学的分析框架,考察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与真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法西斯主义如何策略性地将谎言整合为非理性的“真理”。在材料的运用上,作者不仅如很多同类书籍一样借鉴了阿伦特、弗洛伊德、阿多诺等欧陆思想家对极权主义的反思,而且大量吸收了南美作家博尔赫斯的思想资源。在西语世界影响深远的博尔赫斯为这本书的论证增添了不少新鲜且有价值的讨论。
在检索法西斯主义的谎言制造史之外,把这段过往的历史与当下由美国为首的国家所盛行的民粹主义相联系,则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在作者看来,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继承了法西斯主义危险的遗产,并与当代各类的政治审议程序相结合,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把谎言包装成真相作为自己的政治武器。其实,另外一些学者也早有把民粹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主义联系的尝试,本书则为这种论述提供了更翔实的历史学视角。这种看法是否公允,显然还有待尘埃落定之后的回溯视角,但对于身处“后真相时代”的人们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适时的警示之语。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