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门|《道德经》無与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象 , 就有数;有数 , 就有理 。 《易经》有三个法则:象、数、理;既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道理 , 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 , 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 , 也一定有它的理 , 同时每个现象 , 又一定有它的数 。 就像我们平常用的手机 , 它内部有很多参数、尺寸、数据等等是它的数 , 它的外观、机子的画面呈现的是它的象 , 它能够运行、有各种功能能够使用有其中的原理 。
体道章第一 59个字
“道 , 可道 , 非常道;名 , 可名 , 非常名” 。
解读:(道 , 可道)道的本质 , 可以展示出来的现象 , (非常道)不是道的本质;(名 , 可名)“道”的名称 , (非常名)不是名的本质 。
道:指的是道的本质 。 如果理解了这个道是指道的本质 , 那么你对道德经的逻辑就明白了 。
特别提示:存-时间;在-空间;
道可道 , 非常道 。 数字表达1=1;道 , 可道 , 非常道 。 0+1=1;道可 , 道非 , 常道 。 1+(-1)=0;
道 , 可道(道 , 可以呈现出来的) , 非常道(不是道的本质);名 , 可名(名 , 可以表现出来的) , 非常名(不是名的本质) 。
无 , 名天地之始(无 , 是演化天地的初始) , 有 , 名万物之母(有 , 是生化万物的母体) 。
故常无 , 欲以观其妙(所以常从无中 , 去观照道的奥妙) , 常有 , 欲以观其徼(常从有中 , 去观照道的端倪)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无和有这两者 , 同 。 出现就有不同名称) , 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都可说是很幽深的 。 幽深又幽深) 。
众妙之门(是一切生演变化的总门) 。
生演:“无 , 是演化天地的初始;有 , 是生化万物的母体” 。 “无”“有”是指称“道”的 , 是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
【道德经】第一章是总纲 。 《道德经》81章从不同角度出发比喻的方式说“有”说“無” 。 如:第35章用大象比喻“道” 。 盲人摸象 , 摸着的是“有”是大象 , 没有摸到的是“無”也是大象 。 摸着的“有”+没有摸着的“無”是完整的“大象” 。 老子用完整的“大象”来比喻“道” 。 继续比喻 , 四有:《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 , 有仁义;智慧出 , 有大伪;六亲不和 , 有孝慈;国家昏乱 , 有忠臣 。 37章:上天的道 , 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 , 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 , 在不期然时而至 , 在悠悠然中成全 。
道之有(可道) , 是现象 , 道之無(不可道) , 是本质 。 域中有四大 , 人居其一 。 人同样是现象“有”与本质“無”组成的整体 。 身体是人的可见的现象 , 灵魂是人不可见的本质 。 想要了解你自己这个人就是要透过你的身体体悟生命的本质特征的灵魂 。 现象+本质特征的灵魂=您自己这个完整的人 。
刘先银《道德经》原文译注全集说:老子的思想充满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 是古往今来历代学者难以穷尽的思想宝藏 。 《道德经》一书对“道”的阐释 , 老子的“无为”思想、运动与转化思想、老子的社会政治观念、老子的人生哲学等等 , 共同构成了一个纷杂而精密、多元而深刻的思想体系 。
《老子·道德经》原文五千二百三十五字 , 《道德经》呈现给全人类大智慧的先圣老子 , 以其至高无上的视点 , 以其五千二百三十五言 , 光耀中华 , 其内含博大广纳 , 囊括天地人间 , 象一座宝库 , 闪闪发光 。
阅读《道德经》 , 明白四达 , 涤除玄览 , 唯道是从 , 开启自在快乐的心境;阅读《道德经》 , 执古之道 , 与时偕行 , 御今之有;阅读《道德经》 ,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 是以志闲而少欲 , 心安而不惧 , 形劳而不倦 , 气从以顺 , 各从其欲 , 皆得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