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伯牛!解读1879年的“海归”郭嵩焘,孟泽携力作《独醒之累》在湘开讲

谭伯牛!解读1879年的“海归”郭嵩焘,孟泽携力作《独醒之累》在湘开讲
文章插图
【 谭伯牛!解读1879年的“海归”郭嵩焘,孟泽携力作《独醒之累》在湘开讲】“在世界化、国际化的过程中,郭嵩焘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去面对当时的世界,他的见识非时人所能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把郭嵩焘称之为‘先知’,称之为那个时代最有高度的一个人。”
“公元1879年,从英国回到长沙的郭嵩焘——《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新书发布会”近日在湖南图书馆顺利举行。知名学者,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泽携重磅力作《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以下简称“《独醒之累》”)围绕上述主题和读者朋友们进行了分享,随后,他还与知名学者谭伯牛展开了精彩对谈,独立书店策划人海蒂担纲主持。湖南图书馆馆长贺美华,岳麓书社社长崔灿、总编辑马美著,凤凰网湖南站站长曾雪封出席了此次活动。
谭伯牛!解读1879年的“海归”郭嵩焘,孟泽携力作《独醒之累》在湘开讲
文章插图
活动现场,孟泽从郭嵩焘在认识世界上的远见卓识说起,就“郭嵩焘与左宗棠的交往”“郭嵩焘对严复的认同”“郭嵩焘回到长沙后对湖南的观感”“郭嵩焘晚年在长沙做了什么事情”等多个话题侃侃而谈,讲述了1879年郭嵩焘从英国回长沙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为。孟泽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对众多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带领读者和网友深入了解晚清变局中不同人物的抉择与命运。
在对谈环节,谈及阅读《独醒之累》的感受,谭伯牛认为,他一方面能深刻地感受到郭嵩焘孤独的忧患和超越的见识,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作者孟泽在写作当中对郭嵩焘倾注的细腻、复杂的情感,“孟老师为郭嵩焘作这一部传记,至少在湖南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了解湖湘文化、湖南精神除了事功、军功之外,还有一个人孤独地思考,对抗时流,他不能够掀起时流、创造潮流,但是他敢于一个人去对抗潮流,清醒地看着各种人物的起伏、世间的变换,然后隔了这么多年我们还能记住他”。
面对海蒂提出“郭嵩焘最大的先知和先见之处是什么”的问题,孟泽认为,在生活、政治、国家关系等多个方面都能体现出郭嵩焘的先知性,“有时候看到他随便抛出的一句话,让人觉得特别透彻,有惊艳之感,这得益于郭嵩焘心灵自我解放的能力”。在谭伯牛看来,郭嵩焘最大的契机是去了英国,看到了一切,并且郭嵩焘是一个“好学深思之君子”,拥有良好的分析和逻辑能力,使他能够理解和接受外国文化,“这也正是郭嵩焘的天赋所在”。此外,两人一致认为,我们原来习惯以曾、左、彭、胡来概论晚清湖湘人物及其精神内涵,以我们现在的认知和发现,应该把彭玉麟拿出来,把郭嵩焘加进去,称曾、左、郭、胡,这样也许更能完整全面地彰显湖湘近代人物及其内涵的全面和丰富性。
了解郭嵩焘与晚清政局,不妨从岳麓书社近期出版的《独醒之累》开始。该书以郭嵩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串联起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晚清军政重要人物;通过描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不同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反映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周诗浩 通讯员吴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