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谢灵运:宏伟而寂寞的山水( 三 )
文章插图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这首诗便表现出这样的典型结构,一开始就是“朝旦发阳崖”,谢灵运说他一早从南山出发。“朝旦”这两个字都是指早晨,“阳崖”就是南山,古时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把南山称为阳崖。第二句说“景落憩阴峰”,“景”这个字在古代就是指阳光,“阴峰”就是北山。整句是说,当太阳落下以后就在北山休息。很明显,“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这一联就是简单的记游,并且告诉我们,谢灵运从新居所在的南山走到北山的旧宅,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路途上的山光水色一定带给他很多的赏心乐事,于是反映在接下来的诗歌内容里,那就进入了第二个段落的“写景”。谢灵运说他“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放弃了舟船,也就不能直接横渡巫湖,他徒步沿着湖边的山径往前走,速度慢得多,但是也更能细致地欣赏各种景色。因此可以“眺迥渚”,眺望到远方湖中的沙渚,累了的时候就“停策倚茂松”,停下脚步和支撑的手杖,倚靠在茂盛的松树边休息。而当人一静止下来,眼界就开放了,可以环顾周遭,视野更加辽阔,因此谢灵运便注意到“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不但山边的小径蜿蜒曲折,湖中环状的小沙洲也在天光水色的辉映中澄明闪光。再进一步游览四周的景物,可以“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低头时会看到高大乔木的树梢,抬头则聆听到深深的山谷里传来淙淙的流水声。这时更仔细一看,你会看到“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河床上有巨大的石头横亘着,以致河水分流,淙淙的流水声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而树林非常茂密,把蹊径的踪迹都给遮蔽了,无路可走,这是多么原始又宏伟的山林。接着忽然雷雨大作,天水沛然而降,这就是下面“解作竟何感”这一句里“解作”的意思,典故出自《易经·解卦》:“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形容天地解冻,雷雨形成,草木复苏。谢灵运自问对这样“解作”的现象“竟何感”,究竟有什么感受呢?他说“升长皆丰容”,草木欣欣向荣,一片繁盛,显然他的内心也同样对生命的生机勃发而感到无比欢欣。因此,接下来诗人就开始具体地描写各种洋溢着美好生机的景物。“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这四句诗分别写四种不同的景物,但是又有精密的安排:前两句是眼前的近景,对象是静态的植物;后两句是远方的远景,对象则是动态的动物,井井有条。试看“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初长出来的竹子包着绿色的外皮,新生的水草含藏着紫色的新芽,鲜绿、嫩紫这两种颜色互相映衬,像丝绒般精美的工笔画,细致地为大地染上斑斓色彩,而展现出大地回春的生机。这是你逼近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会收获到的惊喜。再把镜头拉开,向远方眺望,你可以看到“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海鸥在春水满溢的河岸边翱翔嬉戏,天鸡展翅飞跃,好像在舞弄着温暖的和风,那是多么活活泼泼的场面啊。谢灵运似乎也融入这安详和谐的大自然里,在春天的气息中与万物合一,浑然忘我。第三,我们要注意到,这四句写动植物的诗,之所以能够这么生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诗眼”的运用,这也是谢灵运的山水诗能够成功的一个特点。所谓的“诗眼”就是诗歌的眼睛,通常就是把动词用得特别精彩,发挥一种拟人化的作用,就像画龙点睛让一个人有了灵魂一样,让整个画面生动了起来。包括“初篁苞绿箨”的苞、“新蒲含紫茸”的含、“海鸥戏春岸”的戏、“天鸡弄和风”的弄,都可以说是诗眼,尤其是“天鸡弄和风”的弄字,更让人有一种像小孩子一样淘气的感觉,天真活泼又可爱。这个字在宋词里也有很突出的用法,那就是张先《天仙子·送春》中所说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确实让平凡的景色瞬间变得非凡起来,诗眼就是赋予生命的关键。而从“境由心生”的道理来说,谢灵运会用“戏、弄”这两个动词形容海鸥在岸边飞翔、天鸡在风中展翅,岂不就是因为他深深被这样一幅春天的景色给吸引,感受到一种美好的、蓬勃的生机吗?他的心跟着海鸥一起飞翔,和天鸡一起舞弄着和风,读者也跟着诗歌一起在这大自然的欣欣向荣里悠然神往。难怪谢灵运这时心满意足,说自己“抚化心无厌”。“抚化”意指抚触、体察自然大化的运行,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天地万物之中,并且与之融为一体,应和着其中生灭盛衰起落的自然脉动。这种体验无比的美好,以致内心总是不感到满足,于是“览物眷弥重”,观览万物的兴致更加地浓厚,对万物的留恋也更深了。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中国艺术#他笔下的山水画山势生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
- 教学|中英直播间丨梁亚力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示范
- 皇宫@他的山水让宋代皇帝爱得发狂,整个皇宫都是他的画,如何做到呢
- 禅宗!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
- 皴法!论康家宪山水画自然介入审美体系艺术
- 国画&职业画家丁洪运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
- 张有合#山水画作蕴含画家情感,其中有三重人生哲理,可供欣赏时参考
- 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